国际所俄罗斯中亚室赴山东调研

2025年5月11日至1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研究室主任顾炜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傅勇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高级编辑卫蔚、廉晓敏博士、张严峻博士和龙菲博士一行六人赴青岛和威海调研,走访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等单位,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的山东实践”主题开展调研。

512日,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8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19724日,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上合示范区是中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开放平台。七年来,上合示范区坚持“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当好“平台搭建者、资源链接者、方案提供者”,持续提升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质效。期间,调研团队实地走访了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上合组织经贸学院、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与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宋小杰以及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部负责人张鹏等人就示范区目前建设发展情况、改革创新经验做法以及今后要突破的发展创新方向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下午,调研团队还与上合示范区的政策研究和制度创新部、上合经贸学院、产业一部、产业二部、产业三部、文旅部、区域联动部、国际交流合作部以及上海联络处的相关同志进行了座谈,深入了解上合示范区的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上合组织国家间经贸合作方面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上合示范区为解决相关问题打造的“上合工具箱”以及进一步放大平台示范带动效应、凝聚“上合力量”的发展方向等议题。

513日,调研团队走访了山东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上合研究院院长马奔、政管学院副院长朱贵昌、上合研究院执行院长盛力、上合研究院副院长马风书、郭庆存、张淑兰、赵屿佳、政管学院马荣久教授等专家座谈。双方分别结合各自的工作,就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实践、区域国别研究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如何服务国家及区域发展的目标、学术期刊如何助力区域国别研究和学科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双方还围绕当前上合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中亚峰会展望、上合示范区在推动上合国家地方经贸交流的作用、高校与智库的社会责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514日上午,调研团队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王庆忠副教授和书记毕松博士座谈。两位老师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学院和各教研室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双方还就俄罗斯政党政治发展态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研究、党建工作如何融入科研、国际关系期刊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理化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514日下午,调研团队到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赵婷廷教授介绍了该系俄语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外交流、学生培养以及“俄语+英语+石油”的特色办学模式等情况。调研团队介绍了我所有组织的科研、研究生培养情况,以及《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的发展及区域国别研究特色栏目情况。双方还就俄语语言专业如何向区域国别研究复合型人才转型、如何整合区域国别研究力量和发展特色优势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515日,调研团队到访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学院。吴宾院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研究特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学生培养以及国际交流情况。顾炜研究员介绍了我所机构设置、智库建设和区域国别研究发展情况,傅勇研究员介绍了《国际关系研究》期刊的发展和特色栏目。调研团队还与郭培清教授、宋宁而教授、王泉伟副教授、黄杰副教授、秦立志副教授以及部分青年教师一起围绕国际问题研究、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海洋研究与北极地区安全治理与科技合作、海洋研究的文理交叉融合特色、俄罗斯及欧亚地区的经贸金融、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

516日上午,调研团队到访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学院党委书记梁奉军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师资团队、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平台建设、期刊建设和国际交流等相关情况。顾炜研究员也介绍了我所组成架构、研究重点领域、学术成果和智库平台建设等情况。调研团队还与李雪威教授、国际政治与经济系系主任李冬新教授、齐鲁青年学者戚凯教授、朝鲜韩国系系主任石坚、日本系系主任王彩芹、山东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副主任陈建红及部分青年教师和硕博研究生就学院各系发展情况、区域国别研究发展的特色和方向、学科建设的转型和新探索、大模型赋能“冷门绝学”边疆研究、学术期刊如何助力学科发展和青年学者成长等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本次调研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对外开放的地方实践系列调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