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永昆:中印尼关系: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自1950年4月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历经高速发展与波折动荡,经受重重考验。1990年外交恢复关系后,两国在各领域合作全面深化,政治关系持续提质升级。当前,中国与印尼正携手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印尼关系已经成为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

政治互信增强

建交以来,中印尼领导人均高度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元首会晤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主要内容。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尼,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年后,时任印尼总统佐科来华出席APEC会议,并于2015年3月再度访华。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再次赴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两国元首持续保持高频率会晤,为双边关系发展指引方向。

2023年7月和10月,佐科两次来华访问,中印尼就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两国领导人见证雅万高铁开通运营。2024年4月和11月,普拉博沃在赢得总统选举和就任总统后两次出访中国,更加凸显印尼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中印尼为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共建命运共同体,发表了联合声明,政治互信达到新高度。

2024年11月9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合作机制完善
机制建设是中印尼合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两国政治合作的重要领域。本世纪初,两国成立由外交部长牵头的中印尼双边合作联委会,并建立副总理级的政治安全对话。2015年以来,两国合作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副总理级人文交流和高层经济对话机制建立。2021年6月,两国启动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到2023年时,两国的高级别对话合作形成了政治、经济、人文、海上的“四轮驱动”模式。
除上述机制外,中印尼还建立外长防长“2+2”对话机制。2024年8月,两国举行“2+2”首次高官会,就双边关系、外交和国防等战略性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一系列共识。
2024年11月普拉博沃访华,中印尼合作机制进一步升级,两国“四轮驱动”成为“五大支柱”,安全合作被包含在内,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双边关系升级
冷战结束后,中印尼合作进入快车道。2005年4月,中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发表联合宣言强调中印尼战略伙伴关系是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也是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两国签署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次年又签署外交部门共同行动谅解备忘录,建立外交部各级别官员间热线电话。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提出与东南亚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印尼关系从战略伙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五大领域作为合作重点:一是政治、防务与安全,二是经济与发展,三是海上、航天与科技,四是社会与文化,五是国际和地区合作。
2022年11月,中印尼就共建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同意以命运共同体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双边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又迈出一重要步伐。
战略协作深化图片
中印尼是重要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加强战略协作是两国关系的题中之义。2005年,中印尼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时,两国关系就被定义为区域、跨区域及国际论坛和组织开展密切协调与合作的基础。2013年,中国和印尼又明确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和平、安全和发展上的核心作用,支持安理会改革。
近年来,两国重申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为此,双方开展外交部门的多边事务磋商。比如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印尼积极呼应中国提出的“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张。在2022年G20巴厘岛峰会上,中国支持印尼拟定的全球卫生治理、全球能源转型、数字经济等优先议程。
2023年是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两国领导人强调要凝聚共识、和衷共济、携手同行,推动广泛的全球性合作,形成共建和平繁荣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中印尼关系已经超越双边关系范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未来发展征程上,作为“全球南方”的主要力量,中国与印尼在G20、金砖国家、APEC以及东盟合作框架下深化战略协调,将大大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