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4月7日
作者:柯静,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点击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f39416e4b068c68f120da0.html查看访谈视频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记重拳,在全球市场掀起惊涛骇浪。4月6日起,美股期货暴跌、多国股市熔断、原油黄金价格剧烈震荡,贸易保护主义引发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这场由特朗普政府主导的关税“赌局”,不仅威胁苹果等跨国企业的生存逻辑,更将全球产业链推向重构边缘。
“关税大棒”砸向全球:供应链断裂与市场“黑色星期一”
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最低10%,部分国家49%)迅速引发连锁反应。苹果公司成为典型受害者——有美国媒体分析称,其供应链调整至少需要5年,若强行将生产迁回美国,成本将翻倍,最终导致产品价格飙升,“对公司和消费者都是灾难性的”。
亚洲股市周一出现大跌。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柯静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远非单纯的贸易平衡手段,而是包含三重战略意图:迫使制造业回流、削弱中国贸易红利、重构美国财政收入结构。“他试图将关税收入占比恢复到1913年前的水平,与国内税并重。这种激进做法直接撕裂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
阿根廷媒体也尖锐地指出,美国汽车业将因关税损失1100亿美元,而依赖全球化布局的跨国企业难以将生产环节回流,“美国关税政策不会如其预期带来繁荣”。
多国反制与战略博弈:从“观望妥协”到“被迫选边”
面对美国关税,国际社会反应呈现两极分化。中国迅速果断反制,另一方面,商务部于4月6日召开美资企业圆桌会,强调“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欧盟计划分阶段对28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税,目标锁定农产品、消费品等领域;加拿大则威胁对美汽车征收25%报复性关税。
然而,东南亚国家态度暧昧。其中,越南表示愿意将对美国的进口关税降至0%,并要求美国对越南的出口采取同样的做法。这被柯静视为“产业链转移投机者”的典型。
柯静指出,美国的真实意图是构建针对中国的“经济包围圈”:“特朗普团队恐逼迫各国在贸易协定中嵌入‘中国成分管制条款’,例如2026年美墨加协定(USMCA)的原产地规则调整。”这种“后门封锁”策略将迫使更多国家对中国商品加税,形成事实上的“贸易选边站”。“若这些国家在美国施压下对中国商品加税,外资企业可能加速撤离中国。”
全球经济“耐受度”测试:衰退阴影与特朗普的“政治赌注”
这场关税风暴的本质是一场危险的“耐受度”竞赛。世贸组织和IMF警告,“对等关税”对全球前景构成重大风险,全球衰退概率已从30%升至40%。
柯静分析,短期内,美国国内通胀飙升与需求萎缩将形成“剪刀差”:美国低价商品进口渠道被切断,核心通胀可能突破3%,但经济衰退又会压制物价。
而对于中国,短期内将形成出口订单骤减等冲击,但长期能否化解危机取决于产业链转移速度与替代市场开拓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若能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布局,反而可能在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中获得更大空间。
柯静同时提醒:“中美脱钩趋势更加明显,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将远超 2018 年。两大经济体的脱钩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