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凡接受北京日报采访谈美俄总统通话

来源:《北京日报》,2025年2月14日

作者:李立凡,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当地时间2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分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引发全球对俄乌局势走向的高度关注。这是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华盛顿和莫斯科首次进行最高级别的通话,外界解读为俄乌双方已基本赞同通过谈判实现乌克兰危机的长期解决。那么,持续近3年的俄乌冲突,止战是否指日可待?

破冰通话,开启和谈新局

特朗普12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他已与普京通话,双方一致同意恢复和谈,并指示各自团队“立即开始”谈判工作。随后,特朗普再次发文称,他与泽连斯基也通话了,泽连斯基“与普京一样,想要缔造和平”。

这两通电话释放了什么信号?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立凡认为,此次俄美领导层在长时间“断联”后再度接触,意义重大,表明双方都有意愿处理俄乌冲突并寻求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副秘书长、研究员许昌志则指出,此次通话并非突然之举,而是在各方意料之中。从美国角度来看,历史上美国总统素有“百日新政”凸显执政能力的传统。而普京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对俄美对话持开放态度。

但许昌志注意到,此次特朗普是先与普京通话,再与泽连斯基通话,这显示了乌克兰在美俄博弈中“棋子”的角色,其利益恐难得到充分保障。

据特朗普透露,他计划与普京在沙特会面。稍早前的消息称,美国副总统万斯和国务卿鲁比奥将率团参加即将于14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美方预计将提出特朗普的“俄乌和平计划”。

底线明确,博弈趋于明朗

通话后,特朗普明确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并将其边界恢复到2014年之前状态的希望“不切合实际”,给乌克兰有关俄乌谈判的愿景泼了冷水。

“此次通话划定了俄乌谈判的底线与红线。”李立凡分析,乌克兰加入北约以及克里米亚问题已无商讨余地,各方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的态度逐渐清晰,为后续谈判奠定基础。同时,“俄乌双方目前在库尔斯克州等地拼筹码,为未来利益交换做准备。”

除了入约和领土,许昌志提出,军援与制裁也是未来俄乌谈判的两大焦点问题,各方将围绕这四个核心议题展开博弈。谈及和谈的潜在走向,许昌志认为,美国对俄乌双方均会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对俄罗斯,美国或许会承诺北约停止东扩,西方分阶段解除制裁,俄获得乌中立保证等;但倘若谈判破裂,就会延续制裁措施。对乌克兰,美国一方面可能宣称,只有参与谈判进程才有资格获取更多援助,并且不会强迫其以正式法律文件的形式割让领土;另一方面,可能会以还钱、威胁削减军事经济援助等手段施压,甚至不排除“更换”不听话的泽连斯基。

利益权衡,和平仍存变数

2月24日,俄乌冲突即将满3周年,特朗普的这两通电话能否为战争结束带来曙光?李立凡预判,今年有停火的可能。“特朗普的动机是关键因素”,李立凡直言,特朗普上台后以“反拜登”为战略目标,认为拜登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犯了错误,他想通过制止俄乌战争来彰显自己的成功;同时,他秉持利益至上原则,认为美国在乌克兰得不到最大利益,而与俄罗斯合作能获取更多利益,所以希望尽快结束战争。这从特朗普对乌提出的“稀土换援助”协议,就可看出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考量。

许昌志也认为,今年俄乌冲突存在逐渐降低烈度甚至“冻结”的可能性。通过谈判就地停火,但签署和平协议、彻底解决领土和安全保障问题的可能性不大。“特朗普虽权力较大,但美国国内建制派会制约其对俄政策调整。‘反俄’是美国两党共识,美欧对俄制裁体系有运行惯性,美俄在全球战略稳定问题上分歧严重,这些都决定了美俄关系改善前景并不乐观。”

从军事层面看,俄乌双方也均有能力维持战事。“下一步,美俄双方官员还要进行接触,讨价还价,这个过程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按特朗普所说的100天内解决问题,可能性不大。”许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