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接受新民周刊专访谈中美关系走向

来源:《新民周刊》,2025年1月22日

作者: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政权更迭向来牵动着世界的神经。随着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时隔四年后再次入主白宫,中美关系的走向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特朗普上台,不仅意味着美国国内政策的调整,还为全球政治与经济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将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回顾特朗普的第一任期,中美关系经历了剧烈的波动,贸易战、科技对抗、地缘政治争端等领域的激烈博弈,深刻影响了两国及全球的经济和政治格局。随着特朗普的强势回归,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竞争加剧与信任缺失怎解

上图:2025年1月7日,2025美国消费电子展在拉斯维加斯启幕。中美科技竞合何去何从,成为特朗普2.0时代的一大看点。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逐步转变,中美关系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过去几届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对中国的描述日益负面。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将中国与俄罗斯并列视为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主要对手,并在“美国优先”政策框架下,强化了对中国在经济、科技与军事崛起方面的防范与打压。拜登政府上台后,这一趋势未见逆转,反而进一步加剧,明确宣称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认为中国意图重塑国际秩序并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从而加剧了两国在科技等领域的竞争。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称,随着美国对中国战略立场日益强硬,中美之间的互信不断削弱。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反华情绪和民族主义的抬头,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化,压缩了双方在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增强关系韧性方面的合作空间。在美国两党对华政策趋同的背景下,鹰派声音愈加强烈,主张通过“去中国化”来限制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这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态势。在科技与贸易领域,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尤为严厉,特别是在半导体、5G等关键技术领域。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和关税壁垒至今尚未撤销,拜登政府未大幅调整,反而在某些领域进一步加大了限制力度。

王健称,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许多强硬鹰派人物的提名无疑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增添了不确定性。如果让卢比奥和纳瓦罗等意识形态驱动的政策制定者主导对华政策,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美关系的紧张局面亦将愈加严峻。

澳门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王建伟则称,目前,特朗普的外交国安团队是清一色的对华鹰派,但这不等于其内部就完全没有制衡强硬派的力量。尤其是他引进了以马斯克为代表的体制外力量对付华盛顿的官僚机器,即所谓的“深层政府”(deep state)。此举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是这些体制外力量在对华政策上对鹰派形成一定的制约。马斯克的电车品牌特斯拉在中国设有超级工厂,而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的政府临时拨款法案就剔除了共和党议长约翰逊想要加塞的对华投资限制,这可以说是以马斯克为代表的对华温和派的一次小胜。

另外,对华鹰派在多大程度上能实施他们的反华理念和政策议程,还要看特朗普的意思。超级反华鹰派卢比奥自从被提名为国务卿候选人后,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就似乎谨言慎行起来。当被问到是否会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原来立场时,他称制定外交政策的是特朗普,国务院只是执行总统的政策。对于遭到中方制裁一事,他也低调地表示一定能够找到接触中国的解决办法。

科技、贸易与台湾问题

科技领域无疑是中美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已采取强硬措施,试图通过制裁中国的科技公司遏制中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的崛起,尤其是在5G、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美国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旨在削弱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将华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认为其技术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必须将华为排除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技术网络之外。这一政策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有可能进一步升级,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力度。”王健说,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从限制中国科技企业在美国的投资并购,到禁止关键技术、零部件对中国的出口,再到推动盟友国家排斥中国科技产品和服务,全方位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贸易领域仍然是中美博弈的重要战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的核心之一就是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特别是与中国的贸易赤字。在第一任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了大量关税,发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并要求中国在贸易方面做出更多让步。进入第二任期后,关税将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不仅帮助弥补国内减税政策带来的财政收入损失,也将作为谈判筹码推动其他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特朗普不再面临连任压力,第二任期的政策可能更加激进,进而加剧中美贸易争端。

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中强化了对台湾问题的关注,频繁通过军售和外交支持等手段挑战中国的底线。这一政策有可能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继续延续,尤其是在美国加强与亚洲盟友关系的背景下,台海地区或将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之一。

王健说,如果特朗普政府采取更为挑衅的行动,比如加大对台军售或增派军事力量,中国必定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作出回应。中国将台湾视为核心利益,是绝对的“红线”。若美国不准备为台湾问题与中国开战,就不应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否则必将引发区域安全局势的不稳定。

上图:RCEP等多边贸易机制,不仅令中国积极深化与亚洲各地的经济合作,其实也给美国提供了不少商贸机会。

也是中美关系战略调整契机

毫无疑问,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将使中美关系进入更加复杂的阶段。作为一位非传统的政治领导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充满不确定性。在面对中国时,其“交易式”外交风格可能为两国提供更多谈判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可能因为国内鹰派势力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两国之间的对抗。尽管特朗普在某些问题上可能采取更灵活的策略,倾向于通过谈判和协议解决问题,但如果受意识形态驱动的影响,其可能在科技、贸易等敏感领域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从而加剧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

中国方面,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制裁与压力,仍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推进外交创新。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一处理中美关系的基本原则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对华政策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半导体、5G等高技术领域,推动技术进步,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国的经济韧性,还能在面对美国的制裁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增强自身的全球影响力。

此外,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合作,推动多边主义,深化与全球伙伴的经济合作。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贸易机制,中国积极深化与亚洲及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特朗普政府的制裁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造成压力,但中国已经通过改革与市场多元化策略,寻求对冲来自美国的经济风险。

尽管贸易摩擦不断,但中美经济的互补性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美国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满足美国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而美国在高科技、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消费升级趋势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美国的半导体、软件、金融投资等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双方若能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将实现互利共赢。通过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双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合作,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深化在金融市场上的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事实上,当今世界面临着诸多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疫情防控、能源安全、反恐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合作。目前的国际秩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欧洲和中东的冲突持续、全球疫情的反复蔓延、气候变化的加剧以及能源和粮食危机的加重,这些都对全球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无法有效合作,世界可能面临更多的流行疾病、更严重的环境灾难、更脆弱的粮食系统,甚至可能导致更高的全球冲突风险。

王健也认为马斯克等商界领袖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中介作用,推动中美两国寻找更加平衡的关系。特朗普也曾数次表态,欢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认为这不仅能够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复苏,还能为美国工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如果这一政策得以切实推行,将为中美双方在经济合作领域带来新的机遇,进而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和可能性。

在全球性挑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两国应继续依赖理性和务实的外交手段,开展高层对话、加强民间交流、推动科技合作等。通过多领域的合作,减少对抗带来的损失,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中美关系的经验所示,“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未来中美能否在竞争中找到合作契机,将直接决定两国以及全球未来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