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世界中国学大会/“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来源:澎湃新闻,2023年11月25日

作者: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1月24日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上,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大学校长额列尔·马赫穆多夫(Makhmudov Elyor Azimovich)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自己非常关注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奇迹”。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在改革进程中,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也在建设市场经济,也在从农业国家转型。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经济体,其现代化经验被乌兹别克斯坦视为典范。我个人在研究中也非常关注中国经济,关注‘中国奇迹’。”

马赫穆多夫与众多该国的官员和学者们一样,期待通过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曾经是古丝路重要枢纽的乌兹别克斯坦能够成为中亚乃至整片亚欧大陆的物流运输枢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现代化。

11月24日,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大学校长额列尔·马赫穆多夫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

“真正的中国奇迹”

在聊起与中国的故事时,马赫穆多夫表示,自己17年前就曾在中乌两国的政府合作项目框架下赴上海求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他的强烈兴趣。如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他依然十分重视对中国发展经验的学习。

马赫穆多夫特别提到,塔什干东方学院2014年便成立汉学系,这在乌兹别克斯坦及中亚均属首创。多年来,汉学系为乌兹别克斯坦培养了许多中国研究方面的复合型专家,通过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多方面学习了解中国及中国的发展道路,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

自独立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尤其是自2016年米尔济约耶夫上任总统以来,乌兹别克斯坦大力推进改革,提出了建设“新乌兹别克斯坦”的计划,制定了国家减贫战略和目标,并且推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乌兹别克斯坦—2030战略》。马赫穆多夫说,对于寻求向市场化经济过渡、由农业国家转型的乌兹别克斯坦来说,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典范”。

其中,中国的扶贫减贫经验受到了重点关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曾表示:“中国完成了一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性的工作,使8亿多贫困人口(按世界银行绝对贫困标准)在短期内实现了脱贫。这是一个真正的中国奇迹。”

人口超3600万的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人口第一大国,约有500万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占该国总人口的15%。

2020年,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首次将减贫确定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优先事项。他说:“多年来,我国的贫困问题一直是一个鲜少被公开讨论的话题。一个家庭可能既有车又有牛,但如果有一个人生病,家庭收入中至少有70%要用于治病。这样的家庭能称得上富裕吗?我们需要为人们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通过工作致富,有尊严地生活。”

近年来,扶贫减贫已成为中乌两国合作的一大亮点。乌方多次派代表团赴华积极借鉴中国精准扶贫的一系列经验,包括完善扶贫工作垂直管理体系,培养贫困人口创业致富能力,引入“贫困户帮扶花名册”机制为低收入家庭建档,制订扶贫干部培训方案,国家机关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等等。

古丝路枢纽的新生

在经验交流之外,中乌两国间一系列务实合作也正在助力乌兹别克斯坦不断发展,实现互联互通。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最早宣布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乌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等领域加强合作,在绿色能源、智慧农业、水资源节约技术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合作机会和前景。其中,两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成果尤为亮眼。

位于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被誉为“四金之国”,拥有丰富的黄金、“白金”棉花、“蓝金”天然气、“黑金”石油资源。但因本国及邻国均为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距离港口路途遥远,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限。乌兹别克斯坦期待通过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合作成为中亚乃至整片亚欧大陆的物流运输枢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实现现代化。

2016年,由中国承建的中亚第一长隧道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车。作为联通乌东西部地区关键工程“安格连-帕普”铁路的关键节点,卡姆奇克隧道让首都塔什干到人口密集的费尔干纳盆地的客运时间由9小时缩短至3小时,极大便利了乌兹别克人的生活,也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酝酿多年、备受瞩目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也于2023年5月接近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目前,各方仍在探索最佳的融资模式。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出访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两国外长11月访华期间,三国均多次强调将继续加强合作,加速推进中吉乌铁路项目落地。据悉,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到欧洲、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运距将较目前缩短约900公里,用时节省7-8天。

乌兹别克斯坦民族关系与对外友好委员会主席库尔班诺夫(Rustambek Kurbanov)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吉乌铁路不仅将大大加速吉、乌两国的改革进程,也将极大加速整个中亚地区的贸易、制造业等经济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助益颇多,且正在加速推进新的丝绸之路的形成。事实上,我们已经打造了新时代的丝绸之路。这不仅将在货物运输上拉近两国的距离,也为两国民众的交流访问提供了便利。”

“中国奇迹”的世界意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24日下午“道路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道路”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国的独唱,而是全球的大合唱。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道路。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追求现代化的过程。许多国家沿着西方的道路发展,却没有走出内乱、贫困。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结合自身的历史与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中国的成功表明,在西方式的道路之外还存在其他的可能性。而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发挥的自主性也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信心,鼓励它们走出自己的道路。”

而在经验启示之外,中国也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以实实在在的项目让自己的成功惠及世界。王健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全球化时代里,如果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撑,便无法参与到全球分工当中,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获得发展动力。而中国目前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帮助其他国家与全球实现互联互通。

在此次大会上,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展现出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国道路的高度关注以及深刻理解。自主、和平、包容、共赢等词汇,成为了他们时常提起的关键词。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在过去人们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道路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理念以及“一带一路”等倡议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难免会遇到不理解乃至曲解的现象。

对此,王健向澎湃新闻表示:“我们需要将中国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提炼出来并且使之理论化,在理论基础的支撑以及实践的示范中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更多交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要保持自身持续稳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道路影响力的最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