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2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举办“变化中的周边安全形态及其影响”研讨会。与会专家发言要点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
刘鸣
一、韩国尹锡悦与美国是三国合作推手
2023年是美日韩三边合作的元年,戴维营峰会开启了三边合作的进程。
美日韩三边合作的主导者当然首推美国,对其来说,“四边安全对话”(QUAD)、“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与“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构建,构成了全印太地区与南海-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对话、安全协调与经济地缘战略的合作机制,为“印太战略”的体系化、安全-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威慑压制中国明确化构筑了基本框架与奠定了未来方向。但其战略上仍然感觉存在真空,因为在紧邻中国的重点地区---东北亚并没有整体与“印太战略”合拢,没有形成次区域功能互补的小多边战略布局。
韩国总统尹锡悦顺遂了美国之心,与日本实现了形式上的战略性和解。
二、戴维营峰会是两个双边同盟及三边合作化的起始
戴维营峰会通过三份成果文件——《戴维营精神》、《戴维营原则》、《协商约定》,代表美国从法律上、政治上奠定一个双边同盟、三边化合作机制的基础及一个框架,确保这种三边合作形式要继续下去。其中《协商约定》规定对可能引发三国磋商共同应对的各类危机进行了界定,包括挑战、挑衅以及威胁。拜登把这三类性质的事件视为同等水平的安全挑战,要求三国同步行动,日韩则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无论如何,除朝鲜核导发展与朝韩军事对抗外,未来南海摩擦或台湾海峡的冲突都可能成为三国共同磋商与行动的主题。
当然,三国合作机制化前景仍有诸多不确定性:日韩关系、美国未来政府的战略、三方利益与意愿差距较大。
三、中国的东北亚外交基本方略
首先,我们既不要高估,也不能低估东北亚安保机制70年来出现的最大变化。它目前仅仅是框架、原则性机制,但针对中国的潜在消极、危险的内容与安排非常明确,不能排除若干年后,它向准实质性联盟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东北亚地区外交曾经是我们的亮点,包括“六方会谈”、中日与中韩友好关系、中日韩合作机制,它目前仍然是我们外交、经济、人文合作的最重要的重心。当前,东北亚的安全形势与国与国关系比较严峻,面临较严重的战略挑战。我们既要把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经济合作与国家主权作为重点,也要看到日韩虽然在战略上有强化依附美国的趋势,但它们不同于美国的战略目标与能力,并不希望恶化本地区的安全与经济合作环境。所以,在反对各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三边战略合作行动时,宜继续保持各种层次的对话渠道,不改变功能性合作。
其三,东北亚外交需要迎难而上,保持热度与主动塑造性,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倡议相衔接,就缓和东北亚安全紧张、避免对抗提出可操作性的倡议。
其四,在中美正在进入新的缓和、对话的阶段,要把东北亚安全,防止东北亚“北约化”、集团化、确保东北亚供应链的稳定纳入双方合作的范围,特别是要劝说美国不能把日韩带入中美对抗之中,保证它们的安全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