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接受21世纪财经采访谈OPEC+减产

来源:21世纪财经,2023年4月4日

作者:孙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国际油价4月3日大幅走高。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0.42美元,涨幅为6.28%;6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4.93美元,涨幅为6.31%。

受油价提振,美股能源股集体走强。截至3日收盘,埃克森美孚上涨近6%,道达尔能源涨超5%,马拉松石油涨超9%,雪佛龙涨逾4%等。

当地时间4月2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将从5月起至2023年年底自愿将原油日产量削减50万桶,此外,阿联酋、科威特、伊拉克等国也宣布了自愿减产决定,减产幅度共计超过160万桶/日。对此,沙特表示,这是与部分产油国协商后的结果,旨在维护国际原油市场的稳定。

石油问题专家、卓创资讯副总裁钟健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OPEC+并不能掌握国际原油市场的定价权,其角色更多是在油价跌宕起伏时起到托底作用,在油价过度下跌时充当“救火队”。在美元周期长期主导着国际油价周期的当下,发挥的作用有限。

华尔街与OPEC+博弈升级

减产决定公布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当即对这一决定表示批评,该委员会发言人表示,鉴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此刻减产是不明智的。

事实上,早在2022年10月,OPEC+决定将原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时,美国方面就提出了反对,并扬言称正在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关系。在此之前拜登政府还派出一众能源、经济和外交政策高级官员前往中东产油国游说,并警告一旦减产将导致“严重灾难”。

美国总统拜登就曾多次公开抨击OPEC+的减产计划,他认为减产将导致供应减少,从而拉升石油价格,推高总体通胀,并且对家庭造成损失。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霞告诉记者,国际油价的波动中蕴含着美国和OPEC+之间控制和反控制、制裁和反制裁的竞争。美国一直利用美元的主导地位来控制油价,并利用科技和金融优势对部分能源出口国施加单边制裁,要想反制,OPEC+目前只能利用产量调整这一手段。

钟健同样对记者表示,美元周期主导着全球经济周期、经营周期、金融属性非常强烈的国际油价周期。长期以来,国际油价强弱转换的背后,是美元宽松与紧缩的潮汐周期的驱动。而面对美联储的激进加息,银行业危机显现,OPEC+此次是以减少石油产量的方式对冲银行业危机给油价带来的冲击。

据OPEC+消息人士,欧美几家银行倒闭后,银行业的波动削弱了投资者对石油等波动性更大的资产的信心。眼下,蔓延的银行业危机、经济衰退预期和需求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会继续拉低油价,因此在这种情况下,OPEC+期待减产可以支撑上半年油价而不至于继续下跌。孙霞对记者表示,此次OPEC+所谓“先发制人”的减产目的是在油价陷入持续低迷之前减产保价,优势是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产量,更具有灵活性。

钟健同样认为,OPEC+减产,更多的是在油价预期上起到引导和托底的作用,会引导市场预期脱离前期过度下跌的油价,并告诫石油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者们收敛投机行为。同时,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提示作用,它表示OPEC+不会容忍国际油价的过度波动,并有责任也有手段调整期货市场已削弱了的价格发现功能。

“以往油价被华尔街过度操纵的局面,正在被沙特等产油国以稳定市场的承诺和手段改变着。”钟健说。

OPEC+减产实际作用有限

在华尔街与OPEC+的这场博弈中,由于OPEC+对于国际石油市场并没有所谓的“定价权”,此举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不确定性也较为明显。

究其原因,孙霞称,最根本的还是原油价格与美元挂钩的国际金融体系难以改变,虽然OPEC+能源出口国正在与几个主要能源进口国协商用美元之外货币结算石油,试图改变油价和石油贸易受制于美元和美国金融政策的局面,但是美元仍然是原油定价货币,OPEC+能源出口仍然不可能彻底绕过美国。

另一方面,从决定实施的角度来看,效果也并不乐观。

钟健关注到,在公布的参与再减产的众多产油国中,仅仅有沙特等4个产油国较好地履行了上次的减产协议,可继续履行新的减产协议,但是减产量对全球原油供需比值的影响有限。另外由于国内经济状况和财政能力等原因,其它产油国仍未完成此前的减产协议。

虽然这次减产的确起到了抬升油价的作用,但是国际油价的走势仍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其他产油国产量的大幅变动、美国金融政策变化、地缘政治事件等也可能导致减产保价措施失败。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沙特两国关系的走向将对国际油价发挥作用。孙霞指出,预计临近中期选举的拜登政府将继续以维持低油价为目标,为遏制通货膨胀,鼓励消费支出,并制定对俄罗斯的新制裁措施,以获得选民支持,而沙特也将按照本国长远利益和综合安全调整产量和油价,这些举措将使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更紧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