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源于红星新闻,2022年8月24日
张严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知名社会学家亚历山大·杜金的女儿达莉娅·杜金娜,日前在一起汽车爆炸袭击中身亡。杜金以反西方立场和“新欧亚主义观点”而闻名,虽然在俄罗斯官方无太高地位,也并非如外界传言是普京的“智囊”,但其思想在俄罗斯社会很有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俄罗斯部分政治精英的立场。杜金曾称俄罗斯“未尽早恢复对乌克兰的控制”,对于欧亚大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危险”。杜金娜的政治思想深受其父影响,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对父女高调表态支持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被西方多国列入制裁名单。
俄乌双方围绕“凶手是谁”陷入了“互相指责”模式。俄联邦安全局在不到48小时内迅速破案,宣布该案件系乌克兰特勤部门准备和实施,执行者为亚速营成员娜塔莉娅·沃夫克,目前其已离开俄罗斯前往爱沙尼亚。乌克兰方面当即予以否认,乌国防情报局声明乌国民警卫队未参与事件,并否认俄媒关于沃夫克曾在“亚速营”服役的报道。
鉴于案件的诸多疑点,也有分析人士称,杜金娜之死实则撕开了俄罗斯政坛的纷乱迷雾:案件本应由俄联邦调查委员会负责,却在未公布更多信息时由俄联邦安全局“抢先破案”,凸显了“俄罗斯强力机构间的紧张关系”。
这一案件迅速外溢,除俄乌外,更有他国牵涉其中。俄官员称,如果爱沙尼亚拒绝引渡沃夫克,俄罗斯将对该国采取“强硬措施”,爱外长直言俄方关于沃夫克的声明是“挑衅”。鉴于俄爱两国近期的紧张关系,只要沃夫克不离境,两国必将陷入引渡拉锯战。
有俄专家指出,杜金持亲土耳其、亲阿塞拜疆立场,不排除刺杀者是反土、阿人士。鉴于土俄正与美国争夺在叙利亚的军事话语权,有土方官员表示,刺杀案或有意打乱土俄在叙利亚“合作反美”的进程。相较而言,美国的态度则含糊不清,美官员拒绝就“美方是否知道这场袭击的幕后主使”作答,“明确谴责一切以平民为目标的蓄意袭击”,并称俄方能够得出“某些结论”。
俄乌冲突持续半年以来,各方势力暗中涌动。近期,顿涅茨克等地的军事冲突仍在继续,扎波罗热核电站频频遭袭,战场局势非但没有缓和迹象,反而朝着愈发危险的态势发展。当前,俄乌双方已进入相持和消耗的状态。
如果杜金娜遇刺事件由乌克兰方面策划实施,那么意味着其情报系统已逐步深入俄罗斯核心地带,并试图通过相关行动达到其政治目的。《纽约时报》此前曾发文称,俄罗斯控制地区的乌克兰“抵抗力量”正暗中训练人员,加剧对俄后方的滋扰。俄罗斯国内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战场上的形势正在发生有利于俄罗斯的变化,其突破口很可能发生在即将到来的秋末。而突发的杜金娜遇刺事件,即便并非如很多人猜测将引发俄对乌的新一轮军事打击,也必然为俄乌冲突注入新的不确定性,并很可能成为俄乌冲突进一步外延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