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炜: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和科学化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学科建设

2022年2月1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联合举办了“迎接20大胜利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之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学科建设的愿景与前景”。与会专家的发言经对方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以飨读者。



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和科学化与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学科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欧亚室副主任 顾

 


近期,区域国别学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可谓在“学科化”的道路上取得重要突破。如何开展学科建设并推动科学化发展成为接下来的重要工作。

区域国别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很多学者专注于某一国别区域,具有扎实的研究积累,成为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化的重要推动者和贡献者。作为交叉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之间联系与区别兼具,应相互滋养,构筑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因此,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应在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和科学化过程中做出贡献,并反过来促进本学科的发展,这是未来中长时段学科建设的重点问题。如下工作值得重视。

(一)国际关系类-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加强专业细分

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处理好4组一般性与特殊性(兼项与专项)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每一位研究者应在学科、区域、国别、专业、议题领域上有兼项和专项。做好专业细分,有助于避免重复建设和人才扎堆,可以减少过度“内卷”。


组别

一般性(兼项)

特殊性(专项)

1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例如:国际关系

区域国别研究

例如:欧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

2

区域研究

例如:欧亚地区研究

国别研究

例如:俄罗斯研究、乌克兰研究、哈萨克斯坦研究

3

国别研究

例如:俄罗斯研究

学科专业

例如:俄罗斯政治、俄罗斯经济、俄罗斯外交

4

学科专业

例如:俄罗斯外交

议题领域

例如:俄罗斯的中东外交、俄罗斯与国际组织

 

(二)提升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第一,增强问题意识和研究规范。区域国别研究在客观描述、过程梳理方面比较娴熟,应在此基础上,多做因果关系(为什么)的研究,推进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和应用。

第二,打破区域国别研究的封闭性。引入更多学科理论和议题领域,首先掌握议题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进展,做一些验证性研究(单一案例的演绎研究)。

第三,继续打破国际关系研究的西方中心。关注非欧美案例对现有国际关系理论的差异化冲击,通过呈现“例外”,从观点、逻辑、结论等角度反驳现有理论,推动理论的演进。关注非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关系理论,引介的同时,重点研究其思想逻辑和发展脉络。

第四,增强比较意识。不能仅仅把“比较”作为比较政治学科或比较地区主义等议题领域的任务,可以开展地区(间)比较、地区内部的次地区比较、国别比较、中国-外比较,多案例比较有助于增加“差异性”的供给,也可能找到一些“相同性”(甚至规律性),从而发现理论研究的增长点。

(三)研究并撰写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

区域国别研究归根结底具有特殊性,所以需要充分强调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研究者的个人体悟和前后传承,以及各种定性研究方法也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但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与科学化,将产生对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的需求,远期目标可以设为研究并撰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研究方法论,这将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研究成果。而近期目标可以是分国别或分区域研究并撰写方法论,这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提升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都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