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作为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区域,受大国政治、疫情冲击、油价暴跌等影响,战略动荡期的2021年,地区安全和经济形势大致具有以下三个比较鲜明的特征:
第一,地区安全局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地区大国关系有所改善,地区热点冲突总体烈度有所降低。美国采取“离岸平衡”、新冠疫情冲击经济发展等原因,地区大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新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伊朗与沙特通过伊拉克进行接触谋求改善两国关系,两国代表围绕双边关系和地区问题已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四轮会谈。2016年1月,沙特以涉嫌从事恐怖主义活动为由处死多名囚犯,包括一名知名什叶派宗教人士,引发伊朗民众抗议。一些伊朗民众冲击沙特驻伊朗使领馆,两国随后断交。双方会谈中,伊朗更多的是希望整体性解决两国争端,而沙特则更加聚焦也门问题。双方就重开使领馆原则上达成共识,并有望降低关系紧张和减少在这一地区的代理人战争达成协议,因为也门战争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土耳其积极谋求与埃及和沙特改善关系。2021年5月初,自2013年两国关系出现裂痕,去年因利比亚内战更趋恶化后,土耳其首次派出代表团前往埃及与埃及官员开展的第一次外交政治磋商。5月中旬,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又前往沙特,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会晤,以缓和因“断交风波”中支持卡塔尔以及卡舒吉案而日趋紧张的关系。2020年,沙特宣布抵制土耳其商品,导致土耳其和沙特之间的贸易额从经历了断崖式下跌,缩水了九成多,对疫情中的土耳其经济造成了损害。
1月初,卡塔尔国家元首埃米尔塔米姆率团参加在沙特乌拉举行的第41届海合会领导人峰会,沙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埃及与卡塔尔恢复全面外交关系,僵持了4年的地区外交危机得以化解。
在地区热点方面,三大内战虽然没有完全结束,但相较以往,烈度明显降低。叙利亚内战除了以色列导弹袭击,土耳其在叙利亚北部施加压力外,总体保持平稳。利比亚内战在去年10月23日,内战两股主要势力利比亚国民军(LNA)和民族团结政府(GNA)在联合国的调解下达成“永久停火协议”后,今年3月,各方代表组成了统一的过渡政府(即利比亚新民族团结政府),并接收权力,并将在12月24日举行大选。10月利比亚政府发起了一项“利比亚稳定倡议”,并得到联合国等国家和地区组织支持,联合国负责监督停火的国际观察员也派往利比亚。也门内战在美国做出撤销将胡塞武装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的决定、停止对沙特主导的联盟的军事行动支持、沙特提出停战倡议、沙特与伊朗开展外交谈判的背景下,战争对抗强度有所减弱,但胡塞武装和政府军之间围绕重要石油省份马里卜的战斗持续不停,最近还有升级的危险。此外,在中东热点冲突总体趋缓的背景下,平静多年的巴以之间却爆发了7年以来最大的冲突,反映出巴以问题依然是中东地区矛盾的核心问题,并没有随着以色列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而有所改变。
第二,域外大国根据全球政治格局变动现实和各国利益需要对中东政策进行调整的态势更加明晰。美国出于加强与中国战略竞争的需要,加速从中东地区撤离,聚焦印太地区。除了撤离阿富汗外,美国从海湾地区撤出部分美国部队和装备,但目前不太可能可能从叙利亚和伊拉克撤军。美国已经宣布放弃使用直接军事手段重塑中东国家政权,并更多地使用空袭、无人机等手段定点打击,减少军事介入强度。美国在中东政策一方面更多地使用离岸平衡手段,利用地区大国来远距离控制中东局势。另一方面把伊朗作为主要防范对象,以重返伊核谈判为主全面遏制伊朗获得核武器能力。
俄罗斯通过军队介入叙利亚战争和支持阿萨德政权,不仅化解了俄罗斯的中东危局,而且扩大了其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影响,特别是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中东成为扩大俄罗斯战略腾挪空间的一个要点。
欧盟主要通过外交手段介入中东事务,继续推动伊核谈判,同时参与利比亚、叙利亚等热点冲突问题。欧盟决定将2021年发起的“伊里尼”行动延长两年,旨在监测并加大对利比亚武器禁运的执行力度。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除非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制定政治过渡时间计划表,否则就不可能与叙利亚政权实现关系正常化,或是解除对该政权的制裁或是支持其重建工作,并与联合国叙利亚问题特使裴凯儒共同主持第五届“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
中国在中东采取了更加进取的态度,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积极介入地区治理,赢得了中东国家的普遍信任,成为我外交的一个重要支撑和策应。双方领导人多次通话,杨洁篪访问卡塔尔和科威特,王毅两次访问中东共7国,提出实现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在伊朗问题上,支持重启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在巴以问题上,高调介入巴以冲突,利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之际,先后两次推动安理会举行紧急磋商,提出主席新闻谈话的草案,并引导安理会为缓解紧张局势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高度肯定。在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等问题上,也积极斡旋促和。同时,中国与中东地区走在国际抗疫合作的前列。
第三,受地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国际油气价格回升的影响,中东地区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存在不平衡现象。2020年,中东地区经济遭遇严重新冠肺炎疫情与超低油价的双重打击。根据IMF统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3.2%,中东和北非地区经济萎缩3.0%,略好于全球水平,但海湾国家衰退幅度大于其他地区,从卡塔尔的-3.7%到科威特的-8.9%。2021年,由于中东地区,特别是以色列、海湾国家的疫苗接种率高,埃及等国防疫措施和手段比较有效,加上下半年国际油气价格大幅上涨,使得2021年中东地区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势头比较强烈。埃及一枝独秀,虽然遭受疫情影响,但2020年全年埃及经济还是实现了微弱正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GDP同比增长0.1%,成为中东北非地区唯一正增长国家。在埃及第二阶段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下,制造业、农业、电信业和IT行业持续复苏,出口增加,旅游收入增加,预计2021年GDP将增长5.5%。随着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些领先的经济指标显示出海湾地区的经济也正在稳步复苏。例如,沙特2021年第一季度GDP显示,该国在私人消费、非石油制造业以及交通和通信行业分别增长6.6%、13.6%、8.5%的推动下,非油行业GDP上涨了4.9%。下半年,随着油气价格上升,海湾国家的经济复苏增速还会加快,很有可能在明年恢复到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以色列中央银行也预测,2021年的GDP增长将达5.5%。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1月4日在土耳其2023年峰会上表示,尽管国际组织对土耳其经济年底增长率的估计是9%,但土耳其政府认为将达到两位数。
但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复苏从国别和行业来看,也存在不平衡。受战乱、经济制裁和疫情影响的国家,经济持续下降,货币贬值,价格飙升,有些甚至面临人道主义危机。行业复苏也不平衡,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仍在苦苦挣扎。例如,第二季度,巴林和卡塔尔的酒店接待率仍比2019年下降了-44%,卡塔尔下降了-21%。相比之下,随着央行干预保持了流动性并缓解了违约风险,整个地区的金融服务蓬勃发展,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的金融业与2019年相比增长了6%,卡塔尔增长了17%。当然,随着第三季度疫情防控出现显著效果,海湾等地区的旅游业又恢复势头。游客人数正在恢复中。如卡塔尔8月份的入境人数环比上升了62%,达到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旅游和会展也占相当比重的阿联酋其实在2020年低已经实行旅行开放,接连举办了多次展览。特别是10月1日开幕的2020年迪拜世博会,头十天吸引了41.1万持票日游客。如果整个节日能维持这一速度,那么游客人数将达750万,但依然只是疫情前预测人数的一半。
展望2022年中东地区的发展,我们感到,首先,地区大国之间的关系调整还会继续,但由于存在结构性矛盾以及外部势力干预,短期内应该不会有根本性改变,中东地区秩序虽然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性,但总体结构不会有大的改变,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阵营以及埃及、沙特、伊朗、以色列和土耳其五大力量依然是地区政治格局的基本态势。同时,烈度暂时有所减弱的地区冲突热点,稳定性依然很差,围绕北部的库尔德人,土耳其、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之间有可能爆发新的大规模冲突。也门内战错综复杂,迄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以谈判的和平框架,未来走向不仅受到也门国内各派力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还取决于沙特和伊朗关系的改善。至于利比亚,推迟至2022年1月举行的总统和议会选举是否顺利举行,也直接关系到国内局势能否真正稳定。
其次,2022年,大国将继续根据自己的政策优先项目,并结合中东局势的变化开展对中东的外交。美国会进一步试图通过伊核谈判解决伊核问题,但面对强硬派的伊朗总统莱希,同时面临年底国内中期选举,拜登总统的回旋余地不是太多,所以谈判的时间窗口应该是明年年中之前,如果谈判失败,美国是否会采取强硬手段依然存疑,因为美国不愿意为此再度陷入中东,失去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时机。最大的可能是通过地区盟国以色列等来解决最紧迫的问题。俄罗斯也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军事投入,确保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欧盟除了会积极推进伊核谈判外,还会在利比亚等问题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地中海区域。由于中东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策应地区,因此会在坚持公平正义和不干涉内政的提前下保持一定的介入性,并通过开展包括新能源、高科技等在内的合作,推动中东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转型。
最后,2022年疫情防控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和预防日趋规范,应该会取得更具实质性的效果。中东国家中的大部分可能重新开放,这样将进一步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非石油经济发展。例如,旅游业是阿拉伯国家的重要非石油产业,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 2020年10月发表了“旅游业对阿拉伯国家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2019 年旅游业对阿拉伯世界GD 的贡献为11.4%。一旦恢复正常,旅游业甚至可能出现报复性增长。但是油气价格很有可能回落,中东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国家依然会抓住全球绿色产业转型的时间窗口,积极推进非石油产业发展,特别是绿色产业、数字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实,中东地区目前是中国海外5G的最大市场,而且对太阳能、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的需求量很大。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要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注重高科技和绿色产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