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主办“动荡与变革:当前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高端研讨会

11月2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主办“动荡与变革:当前国际形势回顾与展望”高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疫情新常态下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国际关系呈现的新特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等问题进行研讨。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主持会议。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杨洁勉指出,疫情新常态下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尤其暴露了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虚拟外交形成新的惯性,元首视频会发挥引领作用,中美关系开启新进程,未来中美之间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黄仁伟指出,当前中美正处于三十年的战略相持阶段,中美相持呈现出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征,双方对抗有限,但相持属性不会改变,我国应重点把握战术缓冲期,避免中美出现“摊牌”局面。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指出,当前有四股力量影响东亚地区战略稳定,东亚已从中美相持的“平衡者”变成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未来,美可能在东亚加紧对华的包围布局,维持东亚经济稳定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对华战略对冲。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指出,当前,俄、中亚、东欧地区总体局势可控、局部摩擦不断,呈现出制裁与反制裁、威慑与反威慑、俄罗斯化与去俄罗斯化、大国博弈和大国合作并存为主的局面。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教授指出,疫情影响下欧亚局部地区政局动荡、经济衰退明显、社会抗议加剧,中俄美欧在欧亚地区的博弈有新表现,中亚小国正有意识地加强自身话语权。


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胡华研究员指出,战略相持阶段下的中美关系呈现出复杂性,这要求中美之间不能出现战略误判,我国应寻求运筹对美战略博弈的空间和机遇,进一步扩大我国在战略相持阶段中的主动权。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教授指出,当前欧洲疫情形势不容乐观,内部矛盾不断,欧洲正进一步推进战略自主,中欧关系“政冷”“经热”,未来应力求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推进长期沟通、求同存异。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研究员指出,当前中东地区面临内外变局和多重困境,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后加快地区体系重构,而如何处理威权政治与民主化问题、伊斯兰问题及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是中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研究员主持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热烈互动,来自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中国社科网、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多家媒体的相关负责人也参与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