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讲话

68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专题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讲话。国际所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并交流了学习体会。

严骁骁提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国际秩序领导者自诩的美国及其追随者认为,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的权势,为此对我展开制度之争,企图垄断国际话语权。为了提高国际传播,应当充分发掘我们所拥有的各项资源,从中汲取带有鲜明中国烙印的元素来推向世界,并且需注重国际传播工作的责任分工与主体多元。

叶成城在发言中强调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在这个战略传播体系之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需要切实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以及国际舆论引导力,即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五力建设。我们需要用让主流国际社会懂、接受和心领神会的话语,以事实和科学为依据,照顾到受众情绪、立场和文化背景,避免带有情绪的表达。

李开盛副所长分享了关于国际话语概念的相关思考。李开盛指出,需要区分“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这两个概念。西方进行话语霸权,具有控制意义,属于“话语权力”;中方对此回应时,更多是权利。中方过多以“权力”视角强调,可能掉入“西方的陷阱”。同时,李开盛还指出需要区分“话语圈”,“话语权”这两个概念。中国需要避免陷入“构建与西方完全对立的话语”误区,而是在话语圈内,提出多元共存、相互交流的话语体系。

余建华副所长指出,在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提出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恰逢其时。一方面国际社会和外部世界越来越认可中国繁荣发展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传播面临污名化等严峻挑战。提升国际话语权,能力建设是关键。为此,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即把以生动具体事例讲好中国故事与发展建设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包括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相结合;加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即用好传统中华文明资源和有效展现当代中国富强发展相结合;进行内宣和外宣的结合,善于发挥国际知华友华传播正能量。

主题交流结束后,与会其他同志就如何应对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交流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