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这个以“上海”命名的区域合作组织,走出了怎样一条成功之路?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观新闻,2021年6月6日
潘光,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链接


上合进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

【编者按】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从最初的“上海五国”到当前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上合组织不仅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也已经发展成为欧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力量。上海社科院潘光研究员曾直接参与“上海五国”进程和上海合作组织初创期间的许多重要活动,在他看来,上合进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以下是他在上海合作组织高端论坛上的演讲


作为21世纪的第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即将迎来20周岁生日。回顾参与“上海五国”进程和上海合作组织初创的难忘经历,我觉得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上合组织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成功实践很有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为什么说上合进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今天的演讲,我主要从安全、发展、人文三个角度对此进行阐述。

上海合作组织名称的由来

这么多年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为什么要以“上海”命名?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苏联解体后,原中苏边界西段变成了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国的边界,原中苏关于边界西段的谈判,便成为中国与俄、哈、吉、塔的谈判。1996年4月,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外界便称之为“上海五国”。一年后,“上海五国”又签订了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军的协定。此后,中俄、中哈、中吉、中塔的边界谈判便各自转入了双边轨道。在这样的形势下,“上海五国”领导人决定将这个会议机制升格为一个地区合作组织。2001年6月14日,乌兹别克斯坦加入“上海五国”,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

其实关于名称问题,当时讨论了很长时间,也有过各种提议。比如,有人提议叫“中亚合作组织”,但是由于俄罗斯和中国都不是中亚国家,所以不合适。还有人提议叫“欧亚合作组织”,但因为太宽泛了,也被否决了。当时,有几个来自上海的学者提出,就叫“上海合作组织”吧。一来呼应了新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二来从交通便利程度、安保措施等方面考虑,在五国的大城市中,上海也是首选。当然,这个名字也体现了中国在新组织中的引领作用。

构建安全共同体的成功经验

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有过很多探索和实践。总结下来,我觉得上合进程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实践。接下来,我分别从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三个角度,来分析上合组织20年的历程。

上合组织一直遵循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有效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地区安全环境,在构建安全共同体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

首先,解决历史遗留的原中苏边界争端,为国际上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上海五国”—上合组织的框架里,经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的共同努力,原中苏边界西段长达3000多公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到2004年,原中苏边界东段的黑瞎子岛问题也得以解决。这样,原中苏边界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几个世纪以来导致动乱不宁乃至爆发战争的边界争端,居然在短短十几年里获得了解决,这在国际关系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至今仍为边界争端所困扰的国家常常好奇:上合组织各方是怎样为解决争端迈出第一步的?其实最初那几步并不复杂:双方各自将军队后撤,建立缓冲区;有重大军事活动提前通知对方;举办重要节庆活动时邀请对方参加;分阶段裁减驻边界地区的正规部队。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在五国共同确定的多边原则基础上,具体划界问题转入双边轨道解决。经过20年,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出上合组织解决边界争端的成功模式——以互信、裁军为基础,通过构建合作安全机制,在多边规则指导下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为解决国际上其他类似问题树立了榜样。

其次,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欧亚腹地的安全稳定。

苏联解体后,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在中亚国家挑起动乱,也进入俄罗斯的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进行暴力恐怖活动。同时,由“三股势力”组织、支持的毒品贩卖、武器走私、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活动,也使中、俄以及中亚国家受害匪浅。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一些国家策动的颜色革命,往往与恐怖、极端势力互相呼应。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上合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紧密合作,在组织框架里建立了地区反恐机构,签署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民众中实施去极端化培训,定期举行反恐联合军事演习,在打击恐怖主义、极端势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确保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索契冬奥会、哈萨克斯坦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顺利举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同时,根据新的形势发展,上合组织通过了关于打击利用互联网等渠道传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思想的声明,主张在联合国主导下制定信息空间负责任国家行为规则,防止信息通信技术被用于犯罪活动。为此,中国发起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其目的也在于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再次,携手抗击新冠疫情,逐步建立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体系。

上合组织早已签订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卫生合作协定》《上海合作组织地区防治传染病联合声明》《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在上合组织地区共同应对流行病威胁的联合声明》等重要文件。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上合组织各国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支持彼此抗疫努力,深化疫情监测、科研攻关、疾病防治等领域交流合作,努力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中国倡议成员国疾控中心设立热线联系,及时通报跨境传染病信息。各国的传统医学在抗击疫情中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上合组织努力办好本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深化交流互鉴。疫苗对人类战胜疫情至关重要。中国等国已经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积极考虑本组织国家疫苗需求,支持各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从长远来看,上合组织成员国正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合作,统筹和协调应对卫生防疫领域突发情况的措施,加强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逐步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

构建发展共同体的探索和创新

上合组织各国在人口、面积、经济实力、地理环境等各方面差异极大,要走共同发展之路面临很大的困难。然而,20年来,上合组织在探索中前行,努力以创新推动发展,在构建发展共同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以创新转型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的升级版

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中一直存在资源合作比重过大、贸易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很难为长远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支撑。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上合组织构建发展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尽快实现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

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一轮发展的条件下,在区域合作已有基础上提出的合作新模式,符合上合组织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的要求。“一带一路”的主要内涵不仅仅是疏通传统的贸易通道,更重要的在于构建实体经济层面上的产业带和价值链。“一带一路”发挥古“丝绸之路”的伟大精神,为上合组织区域合作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合作模式和新契机。同时,上合组织各国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尽快构建发展共同体,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培育合作增长点。

由于上合组织国家普遍拥有大片沙漠和高山,因此面临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突发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害等严峻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改良沙漠、绿化山坡的重要意义,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国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增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上合组织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可以预见,上合组织未来将稳步迈向发展共同体的高级层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拓宽区域合作发展的领域

习近平主席指出,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拓展务实合作空间。

早期,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中曾出现只有双边合作,而缺少多边合作的状况。目前,这种情况正迅速改变。如,中亚—中国、俄罗斯—中国能源管道的陆续开通使上合组织能源合作从双边向多边发展。同时,上合组织各国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特别是同俄罗斯积极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加强互联互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畅通区域经济循环。

3、中欧班列异军突起成为区域合作的新增长点

中欧班列的异军突起,正成为上合组织区域合作发展的新增长点。据统计,2020年,中欧班列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开行12406列,同比增长50%,共运送货物113.5万标箱,其中防疫物资7.6万吨。进入2021年,中欧班列的增速更为迅猛。在苏伊士运河堵塞期间,中欧班列的快捷便利更显其突出的优势,使传统的海运业和空运业羡慕不已。由于中欧班列横跨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直接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的互联互通,有利于上合组织发展共同体的构建。

国际观察家还指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中欧班列使上合组织发展共同体的溢出效应拓展到了欧洲,而中国推进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达以色列海法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和塞浦路斯、马耳他、意大利、西班牙各港口,更使上合组织经贸合作直接影响环地中海区域、辐射欧亚非三大洲,凸显上合组织发展共同体的全球影响力日趋扩展。

构建人文共同体的底蕴和实践

很长一段时间,上合组织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比较“硬”的组织,人文合作相对而言是个短板,也不太为人所知。事实上,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其扎根于中华文化、俄罗斯文化和中亚、南亚各民族文化之间上千年的交流和融合之中,而贯穿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交通网络的拓展,以骆驼和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丝绸之路”已经衰落,但是新的“丝绸之路”正在兴起。

2013年,中国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赋予丝绸之路以与时俱进的全新内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使它成为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互鉴、合作的象征。习近平主席指出:“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上合组织从其前身“上海五国”进程启动之时,便强调要从文明对话互鉴的角度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构建新的“丝绸之路”,将“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留下的宝贵财产视为合作发展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基础。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人文合作迅速发展,呈现绚丽多彩的态势,而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在其中独树一帜,具有不少创新特色。例如,上合组织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在网络时代维护信息安全与文化安全的问题,高度重视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特别要阻止利用网络宣扬极端主义思潮。在2017年6月的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中国倡议建立上合组织媒体合作机制,并愿意主办首届媒体峰会。又如,上合组织特别重视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将其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专门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自2005年以来,中国拨出专项资金,为其他成员国培训了数千名不同领域的人才,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从2014年开始,中国承诺在10年内向上合成员国提供3万个奖学金名额,并邀请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赴华研修。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上合组织的人文合作十分重视以史为鉴,捍卫共同抗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历史记忆。上合组织领导人反复呼吁,关爱烈士墓、纪念设施和纪念碑等历史遗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坚决谴责任何企图美化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行径,并强调二战胜利成果永远不容否定和篡改。

上海合作组织的人文合作增进了不同文明、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沟通和互信,取得了显著成果,有利于稳步构建上合组织人文共同体。它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增强了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但对欧亚地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历久弥新的“上海精神”

今天谈到上海合作组织,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上海精神”。“上海精神”由20个字组成,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它不仅是“上海五国”机制的基础,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灵魂。

先看前八个字:“互信”,是指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以诚相待,言而有信,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遵循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不人为地以别国为假想敌或迎合某种需要去刻意制造一个敌人;“互利”,是指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兼顾,本国安全与他国安全并重,在实现本国安全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让各国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实现利益的共享;“平等”,是指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都有享受和平与安宁、保护自己利益的平等权利,反对任何国家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所有国家应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协商”,是指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在互信、互利、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和平对话与协调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军事冲突,以协商方式解决争端,促进各个领域的合作。

再看后十二个字:“尊重多样文明”,就是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尊重各国人民的自主选择,强调文明背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可以而且应该和睦相处 。“谋求共同发展”,就是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谋发展,在相互合作中共同繁荣,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妥善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一直遵循“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充分尊重上合组织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提倡各种文明平等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通过推动组织框架内丰富多彩的人文合作,促进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人民的心灵沟通,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