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盛接受上观采访预告拜登演讲看点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观新闻,2021年3月9日
原标题:美国疫情危机一周年之际,拜登终于要打破“静默”发表公开讲话了
李开盛,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拜登为何选择这一时刻打破“静默期”发表演讲?

本周四(3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将发表其上任以来首次黄金时段演讲,纪念美国因新冠疫情采取“封锁”措施一周年。

拜登上台至今近50天未开新闻发布会、未发表国会演讲,周四讲话被外界视为他担任总统之后第一场重磅讲话。分析人士认为,拜登选择这一时刻发表演讲,意在呼吁美国团结,为抗疫注入信心和希望。但是由于前任政府抗疫不力,美国疫情积重难返,新政府的战疫征途依然充满艰险。

打破“静默期”

白宫在周一预告了拜登的演讲。发言人普萨基说,拜登总统届时将提及美国民众一年来付出的诸多牺牲,以及全美各社区和家庭所蒙受的重大损失。他期待着“强调美国人在战胜病毒、推动国家恢复正常运行中发挥的作用。”

普萨基表示,拜登还将向在疫情期间死去的人们表达敬意,并告知全国民众政府正在执行战胜疫情的计划。

“拜登周四的讲话是其自就职日以来的首个重要讲话。”福克斯新闻称。

之所以被视为“首个重要讲话”,在于拜登自1月20日上任至今,似乎将自身置于一段罕见的超长“静默期”。迄今未召开正式新闻发布会——“今日俄罗斯”称,从1月20日至3月8日已有47天未开记者会,时间之长创历史纪录,超过15位前任;迄今未安排发表国会演讲的时间——新总统通常会在就职一个月后(最晚2月底前)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特朗普2017年就职后在2月28日发表国会演讲,已经被吐槽太晚。拜登预计将在现代史上的所有美国总统中垫底。

“拜登去哪儿了?”长时间“躲着”媒体已遭物议,被指回避公众和媒体,与其当初承诺领导一个“透明的白宫”相背离。甚至还有声音质疑拜登年老体衰,对开新闻发布会有心无力;而且总统时常口误,不开发布会也是一种保护,可减少当众出错的几率。

面对外界的猜测和质疑,白宫回应称,总统已在非正式场合接受过记者采访或提问,而且总统专注于抗疫事务,无暇旁顾。白宫承诺将在本月底之前举行总统新闻发布会。

不过,沉默将在本周四打破。拜登要在黄金时段,在所有美国人面前发表一场重要演讲。因为,3月11日这一天无法回避。

一年前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在椭圆形办公室向全美发表讲话,颁布为期30天的美欧旅行禁令。此举意味着美国开始采取“封锁”措施。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开盛指出,拜登希望通过这场演讲传递几个信息:一是表达对抗疫的重视。疫情和抗疫是拜登上台后的核心关注点和施政重心,恢复美国经济也与疫情走势息息相关。拜登希望在这个时间点,以高规格的黄金时段讲话的形式来表达对抗疫的重视。二是纪念数十万在疫情中罹难的美国人,向死者表达哀悼之情;三是呼吁美国团结,特别是克服政治阻力,弥合两党分歧,凝聚力量共同抗疫。近期,1.9万亿美元救助计划在参议院过堂时显示出鲜明的党派色彩,参议院共和党人无一投赞成票,两党分裂之严重显露无遗;四是对政府上任以来一个阶段的抗疫政策做一番总结,并向美国民众告知目前和未来的抗疫措施,提升战胜疫情的信心。

关于这次演讲的时机选择,在《纽约时报》看来,不仅由于3月11日是一个重要节点,还与拜登的某种政治需要有关。拜登有意借这场讲话宣示自己的一项重大政绩——1.9万亿美元纾困计划即将变成立法。

白宫方面称,在周四讲话中,拜登预计会提到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该计划上周末已在参议院通过,众议院预计将在周二、最迟周三上午表决,预计也会顺利通过,然后于本周提交给拜登签署成为法案,这将成为拜登上任之后取得的首个重大立法胜利。

留下重要教训

按照白宫的说法,拜登将在演讲中谈到美国民众一年来的“牺牲”,以及社区家庭蒙受的“损失”。

当美国去年1月21日发现首个新冠病例时,恐怕没人会相信,一年之后的“牺牲”和“损失”会如此惨重:确诊病例超2900万,逾52万人死亡;GDP去年萎缩3.5% ,创下74年来最大跌幅。当面对一座又一座黑色里程碑时,全世界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全球最发达的超级大国会沦为头号疫情重灾国?

复盘美国政府的疫情时间线,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1月初收到情报,预测到病毒将蔓延,但是一再忽视警告,怠于采取防控措施;直至3月中旬才出台防疫指导。4月,疫情已在蔓延,却急着“解封”复工,而且向外“甩锅”;5月退出世卫组织;7月与顶级抗疫专家福奇等科学团队闹翻;8月要求多州在疫情未稳时复工复学;10月,特朗普本人感染新冠,却还当着镜头脱口罩;11月大选时节,政府无视竞选集会上违反防疫规定的行为……

在美国媒体看来,这是一场公卫危机治理的“美国式失败”。原本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却因为政府的抗疫不力、消极懈怠,最终酿成惨剧。

今年1月,拜登上台后,以颠覆特朗普政策遗产的姿态拉开执政大幕。在抗疫这件头等大事上,拜登显示出“拨乱反正”的姿态。就职当天即签署“百日口罩令”,规定人员在所有联邦建筑内须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第二天便出台抗疫国家战略。拜登还签署多项与抗疫相关的行政命令,包括疫苗接种、检测、佩戴口罩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相比特朗普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做派,拜登的防疫措施确实有所进步,也显示出美国的自我纠偏和修复能力。但美国此次疫情危机暴露出很多深层次问题:白人精英阶层的宗教信仰和生命观导致其无视病毒的危害;三权分立、两党竞争的政治制度设计在危机语境下反而拖累抗疫;种族不平等、阶层对立、贫富分化的伤疤在疫情中越发凸显,相比富人、白人,更多穷人、黑人等所谓“低端人口”感染或死于新冠;资本主义的自私自利被充分暴露,一些有着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思想的富人压根不想控制疫情,反而认为可借此减轻美国社会福利负担。

李开盛指出,美国这场疫情灾难留下两个重要教训,一是必须尊重科学,二是不要把病毒政治化,包括国内、国际两个层面的政治化。特朗普政府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很差,最终酿成严重后果。若从科学化与去政治化两个标准看,美国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大部分或者说已逐步走向正轨,当然在政治化方面虽有所缓解,但仍未完全消除。

抗疫难松一口气

随着疫苗逐步接种、防疫措施就位,近期美国的疫情曲线确实在下行,至少新增和死亡病例呈下降态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拜登政府可以松一口气。

在当前美国的“战疫图”上,似乎形成多方角力的态势:“高危”疫情、变异病毒、疫苗接种、多州解除口罩令……拜登政府的抗疫攻势仿佛受到四面夹击。

在美国卫生专家看来,疫情虽有所缓解,但是相关数据依然“高位”运行。美国疾控中心主任瓦伦斯基称,美国目前的日增病例数继续在6万至7万之间波动,而死亡人数则是每天2000人左右。

变异病毒的威胁也不容低估。美国卫生专家担心,高传染性的变异病毒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病例激增。“美国正处于变异病毒的‘飓风眼’。”明尼苏达大学传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迈克尔·T·奥斯特霍尔姆说,四周前,首先在英国被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的感染病例约占总病例的1%至4%,现已上升至30%至40%。

疫苗接种仍需加速推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美国疾控中心数据称,大约90%的美国人尚未接种疫苗。这距离接种率达到70%以上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

拜登最近表示,5月底前,将有足够的疫苗供所有美国成年人接种。这比之前的目标提前了两个月。但CNN称,即便到5月底能生产出足够的疫苗,但要让这些疫苗投入使用还需要很长时间。

多州放松防疫侵蚀战疫成果。日前,拜登与部分州爆发骂战。起因是得克萨斯、密西西比等多州认为疫情趋缓,于是解除“口罩令”。拜登为此盛怒,斥为巨大错误,是“尼安德特人的思维”。

卫生专家警告,在新冠变异病毒肆虐之际,多州放松防疫措施将助推病例增长。

王义桅表示,拜登政府要真正实现抗疫目标仍存在风险:包括疫苗生产、分配效率和应对变异病毒的效果;唯利益至上的资本家会扰乱正常的抗疫规定;美国一旦重新“打开”后,输入性病例会否又助推传播病毒等。

李开盛也认为,美国抗疫前景仍面临严峻考验。一则疫情积重难返,拜登政府推出的防疫措施仍需较长时间才能见效。二则疫苗分发速度与接种范围,以及能否更新迭代以应对病毒变异是决定疫情走向的关键。三则美国联邦体制或将掣肘抗疫。目前,联邦政府已采取明确政策,但部分州政府并未积极配合,反而自行其是。国内各级政府之间若不能协同配合,将对战疫构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