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了“中美竞争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学术研讨会。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20余位专家就中美竞争对东南亚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和东南亚国家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与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亚太研究室主任刘阿明研究员主持研讨会开幕式,国际所所长王健发表了致辞。王所长首先对各位专家支持和参加会议表示感谢和欢迎,并介绍了本所的基本情况。他认为,中美战略竞争将长期存在并超出了中美关系的范畴,外溢到与第三方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尤其离不开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不仅影响中美竞争的一些重要方面,也会影响包括“十四五”规划在内的中国发展。因此,亚太研究室在美国大选之前筹办这个研讨会很有必要。
开幕式后,与会的沪内外专家按照研讨会议程确定的四个讨论组,分别围绕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主题,就“中美竞争中的东南亚国家”“南海问题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新发展”等四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中美竞争中的东南亚国家”讨论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洲研究中心蔡鹏鸿研究员从中美关系竞争、中美关系竞争对东南亚的影响和对我当前东南亚外交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三个方面分享了看法。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郑先武教授从大国竞争的历史角度分析了中美在湄澜合作问题上的竞争,并介绍了美湄“下游计划”和水资源合作等新态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贺嘉洁博士分析了东盟的影响力的来源和运作机制,并以此视角分析了东盟在中美湄公河竞争和南海问题上的利益与做法。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束必铨博士分析了日本和东盟在中美竞争中面临的困境,它们各自的印太战略及日本和东盟的合作。刘阿明研究员主持讨论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蔡鹏鸿研究员的主持下,专家们对“南海问题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影响”的进行了讨论。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杨震副研究员分析了南海的潜艇活动与反潜问题。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闫岩副研究员介绍了当前南海形势,尤其是2020年中美在南海的竞争,南海权益之争和南海仲裁结果的新影响,并分享了她对东南亚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作为的思考。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成义敏副研究员从战争法的角度分析了南海发生擦枪走火的风险以及中国如何应对。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永博士从地缘政治角度介绍了美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和在东南亚的军事布局。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胡志勇研究员主持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张锐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跨国电力互联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电力互联的动力、面临的困境和域外国家的影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王丽琴副教授从国家、国际金融制度和项目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和日本在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竞争和合作,如双方在铁路建设中的合作的状况、困难和前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薛松博士结合多个案例分析了“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在东南亚面临的争议和客观上中国起到的“大国示范作用”。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崔荣伟博士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域外国家带来的挑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群博士主持了“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的新发展”议题的讨论,与会专家就中国与东南亚经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了看法。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吴崇伯教授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在旅游、投资和地区合作等方面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周士新副研究员介绍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历程、合作现状与新的机遇和启示,尤其是相关谈判的情况。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吴其胜副研究员介绍了美国对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政策,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等方面对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文龙博士从地缘经济角度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状况,尤其是港口建设相关情况。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主办、亚洲太平洋研究室承办的专题学术活动。本所全体人员和一些所外学者和学生也参加了研讨会,并与发言专家进行热烈讨论。
(文字:陈永,图片:吴其胜、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