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至接受新民晚报采访谈印澳关键技术联盟

中国取得今天的国际地位和科技成就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与各种阻力不断博弈直至最终胜出的过程。印澳筹建关键科技领域的伙伴关系,只是中国科技强国道路上的又一道必胜考题。

时隔13年,澳大利亚接受印度的邀请,决定重返美日印三国将在11月联合举行的“马拉巴尔”海上军事演习。剑指何方,不言自明。


与此同时,在两国近期高调“互相示好“的背景下,一些所谓中立的智库也“不甘寂寞”了。近期,印度的观察者研究基金会(ORF)与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共同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关键技术与印太:新的印澳伙伴关系》,“建议”印澳通过合作掌控关键技术主导权,组建关键技术联盟应对中国崛起。


只不过,要像这份报告所提那样与中国脱钩,印澳真的能做到吗?


两国最近一边“点火”又一边“灭火”的纠结,已经说明了一切。


 2015年,美日印三国在马拉巴尔进行军事演习。


  

制衡中国


这份由五名印度和澳大利亚智库研究人员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乍一看“有模有样”,从合作内容到合作路径,都一一指明。


比如,报告“建议”印澳双方围绕5G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空间技术、重要矿产和稀土等五个重点领域开展合作:


  

1、设立印太技术基金,推动区域内的科研攻关和企业合作。可先由印澳两国政府各投7500万美元,逐步把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拉进来。


2、由澳大利亚政府设立奖学金项目,帮助印太国家培养科技人才;2021年首先从吸收印度研修生和智库专家开始。


3、从2021年开始密切印澳两国科技部门、决策部门、政府研究机构、研发机构的双向交流与合作。


4、通过加强两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协调合作,提升两国在技术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


5、依托美日澳印“四方联盟”开展技术合作,推动“四方联盟+”模式,逐步形成印太区域技术联盟。



从双边合作到印太区域技术联盟——野心真不小。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成至对深海区表示,这个报告其实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   不相信中国会以同印澳两国实现双赢的方式崛起,但同时对单纯依靠美国维护印太区域秩序缺乏信心。


第二,   认为印澳两国有能力抗衡中国。报告认为,中国目前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处于不同程度的领先地位,也掌握着一些发展关键技术所需的原料加工能力。如果印、澳两国开展合作、整合彼此的资源,可以在这些关键技术上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并能帮助其他印太国家与中国的所谓“技术胁迫”相抗。

 

这样的“学术逻辑”是如何产生的呢?

 

以其中这个既不“独立”又不“研究”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为例,就不难明白了。它不“独立”,是因为长期接受美国国防、外交机构和军火商资助,反华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热衷于炮制和炒作各种反华谎言。说它不“研究”,是因为它炮制的很多“涉华报告”缺乏事实依据,毫无学术价值,完全违背学术研究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该研究所的报告,其观点和线索要么来自美国反动非政府组织,要么使用无从证实和溯源的所谓“目击证据”。


相比之下,与这样智库合作撰写报告的印度学者,可就意味深长了……


各有盘算

 

这份报告发布于中国同印度、澳大利亚关系起伏的背景下,为今后两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合作勾画了具体的路径,较大程度地反映了两国未来科技合作的走向。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只是一份所谓智库的“政策建议”,依然体现了眼下印澳两国国内在涉华议题上的冰山一角。


王成至指出,印澳两国虽然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但是出于不同的原因,又都顾虑中国的崛起。


作为中国的近邻,印度与中国一直存在领土争端,对中国影响力也充满焦虑。在近几年特朗普政府不断拉拢印度搭建围堵中国的“四方联盟”的背景下,莫迪政府无意让“不结盟”政策捆住手脚而坐失实现大国梦的良机。一方面,莫迪政府通过靠拢美国的高调姿态,谋求在边界争端中压中国退让,一方面又以敢于在边界问题上挑衅中国的姿态,博取美国和西方世界的青眼,以至对其开放资源、助其成为继中国之后新的全球制造业中心。


印度总理莫迪(左)和美国总统特朗普。


与印度相比,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长期盟友,受同盟体系的制约,在对华政策上的折冲空间更小。除此以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隔阂,也导致澳政府在对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权衡中,选择疏中亲美。


基于各自的考虑,印澳两国的当权者都谋求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譬如都将中国企业华为和中信踢出其5G建设规划。印澳两国都希望唤醒同为英联邦成员的历史纽带、强化现实合作,来为与中国“保持距离”止损。

 

但这份智库报告所描绘的野心勃勃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吗?

 

现实是,有点难——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各自的“小算盘”,决定了所谓的“关键科技领域的伙伴关系”恐怕不会走的太远。


一个例子是,莫里森政府试图打开印度市场,消化近来因澳中关系恶化而背负的经济损失,但印度不肯轻易松动行之已久的贸易保护政策,加上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更加少了协商的余地。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一艘装载澳洲棉花的货轮由于无法进入中国,转而向印度求助“接盘”,结果吃了“好朋友”的闭门羹。因为,印度也不缺棉花……


这样的“抱团取暖”更像是不确定世界中的安慰剂。一旦遇上真金白银的事儿,就难说了。所以,我们看到,尽管印度和澳大利亚在对华关系上频频“点火”,但另一边又要跳出来“灭火”。


而对中国来说,王成至认为,在美国拉拢其他国家打压中国科技进步的环境下,印澳两国谋求借势为提升本国的科技能力而合作,固然会增加中国已有的挑战,但中国取得今天的国际地位和科技成就的过程,本就是一个与各种阻力不断博弈直至最终胜出的过程。印澳筹建关键科技领域的伙伴关系,只是中国科技强国道路上的又一道必胜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