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协助新民晚报推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系列报道

作为专门从事国际关系和全球问题研究的科研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始终从本院的国家高端智库定位和国际视野出发,与媒体开展积极合作,回应当前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和公众关切。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人类的健康与世界各国的治理模式带来的空前冲击,国际所作为新民晚报国际部的特邀合作伙伴,协助该报与腾讯新闻共同策划和推出了“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系列报道。

 

在2020年7月6日到8月7日的五周时间内,国际所协助新民晚报和腾讯新闻,围绕“后疫情时代的世界”这一主题,邀请了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以及中国的知名学者与专家,在报纸和新媒体渠道呈现了21篇独家深度分析文章,试图从国际格局、世界经济秩序、社会生活、全球化前景以及中国的角色等五个方面,勾勒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在展望国际格局方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以及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室主任谢尔盖·卢科宁等中外学者纷纷指出,新冠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超级非传统安全挑战,空前冲击了美国的领导地位,成为造成全球权力竞争加剧的破坏性因素,加重了多边主义危机,而“领导真空”带来的大国博弈比疫情本身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更大。



对于疫情给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的影响,万里智库秘书长赵悦、美国汇盛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等学者,从经济学家的视角阐述了疫情之下的世界经济大变革态势,以及由此催生的全球产业链重置及其可能形成的经贸格局,并指出未来中美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是比拼技术创新。



在对后疫情时代的社会生活讨论中,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和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等学者,分析了在公共卫生建设上追求长效治理所应遵循的目标和方法,在疫情之后重建生活秩序所面临的认知挑战,以及如何在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上平衡安全隐私与治理绩效的关系。



在预测全球化前景时,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学家杰拉奇,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费奥多·卢基扬诺夫等中外学者展开了争论,认为新冠疫情带来的“大中断”加剧了当前全球化所面临的质疑和抵抗情绪,以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寻求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和更平衡合理的全球化形式。



对于中国在后疫情时代的角色上,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日本第93代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加茂具树,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等中外学者,一方面高度评价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在同“心”抗疫中结下的患难之情,为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中美关系因新冠疫情加速下滑已进入“高危期”,主张中国保持低调务实的心态练好“内功”,应对美国的“合围”需要作好“持久战”的准备。

 



国际所在“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系列报道的选题策划、邀请专家和稿件处理等环节为新民晚报国际部提供了协助,该系列的21篇深度分析文章著作权为新民晚报独家所有,腾讯新闻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系列报道


7月6日《“超级非传统安全”再度冲击美国领导地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

 

7月7日《中韩“同”心抗疫推动构建东亚共同体》

           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所长李熙玉

 

7月8日《大流行带来“大中断”全球化还能持续吗》

           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庞中英

 

7月9日《希望日中成为“雨天之友”患难之交》

            日本第93代首相鸠山由纪夫

 

7月13日《全球化酝酿“变身”会以更好形式出现》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部长、经济学家杰拉奇

 

7月14日《中美关系下滑更需练好“内功”》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

 

7月15日《全球权力竞争加剧疫情成破坏性因素》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健

 

7月16日《疫情冲击世界格局可能出现“领导真空”》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

 

7月20日《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公卫建设应长效治理》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

 

7月21日《疫情打破固有认知生活秩序破易立难》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拉纳·米特

 

7月22日《疫情加速四大变量演变全球经贸进入春秋战国》

             万里智库秘书长赵悦

 

7月23日《安全隐私VS治理绩效 AI时代各国如何取舍》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

 

7月27日《疫情加重多边主义危机各国可以自私不能愚蠢》

             法国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所所长帕斯卡尔·博尼法斯

 

7月28日《全球化和大国博弈比疫情影响力更大》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室主任谢尔盖·卢科宁

 

7月29日《国际力量平衡发生变化中应有“共创未来”意识》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加茂具树

 

7月30日《疫情开启经济大变革全球产业链必将重置》

             美国汇盛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凯丰

 

8月3日  《中美间综合国力竞争本质是比拼技术创新》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

 

8月4日 《不再相信全球解决方案老药方失效探索新平衡》

            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费奥多·卢基扬诺夫

 

8月5日《美国右倾化拖世界入泥潭中国需低调务实应对变局》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

 

8月6日《中美关系进入“高危期” 中国要耐心打“持久战”》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

 

8月7日《中美处于“不对称竞争”美“合围”中国难获认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