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举办“新冠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影响、挑战与前景” 线上研讨会

2020年6月23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新冠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影响、挑战与前景”线上研讨会。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研究院、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工国际、德勤、中国港控、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领导出席会议。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国对全球化的未来有了不同的看法。中国始终致力于塑造一个更加均衡、包容、开放、共赢的全球化,并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这一目标。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给“一带一路”建设也带来一定影响,海外工程、对外投资、对外合作交流等均发生阻碍。国际所一直非常注重与高校和实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希望专家学者和企业领导在会议中发表真知灼见,共同探讨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吴崇伯教授阐述了疫情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关系的影响与对策。在影响方面,新冠疫情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造成较大影响,但东盟已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影响有限。疫情也重创了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业,并引发股市和汇率波动。对此,中国应及时启动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保障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加强双方的抗疫合作,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张群博士分析了后疫情时期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态势和前景。她认为,东亚经济合作的基本特征包括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以及区域贸易自由化。在金融领域,新冠疫情很难对东亚金融合作的制度化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东亚金融合作的推力有限。在贸易领域,印度退出谈判、日本态度转变以及越南缺乏意愿推动RCEP协议,使RCEP在今年签署的难度较大。中日韩自贸区短期内实现突破的可能性则更低,CPTTP由于在4个成员国还没有生效,也涉及到扩容问题,可能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突破。


 

德勤中国研究总监陈岚女士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在价值链上的攀升以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推动了战略性行业产业链本土化;非战略性行业全球产业链多元化;加速了国家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此,企业可以布局数字化供应链;增强后备产能和灵活性;分散供应链或回流本国。这些变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体现在: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会更加紧密。第二,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会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重要合作内容。第三,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能和新基建领域的合作会更加广泛。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吴泽林博士根据致死率和潜伏期两方面对人类面临的主要传染病进行了分类。他认为,新冠疫情的特征比较复杂和特殊,虽然致死率低,但由于潜伏期大多较短但也有较长,存在气溶胶等易感传播方式,人群普遍易感且可能导致医疗资源挤兑的发生造成较高致死率。具有这样特征的传染病较难在一个地方被控制住,容易在全球流行,此时,供应链转移的依据变成了国家的治理能力,而中国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因此,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单纯因新冠疫情而转移供应链的意义不大,供应链转移仍然根据其他因素为主。


 

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研究院(上海)研究经理王一剑先生认为,疫情对企业的项目施工、拓展业务和经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使跨境供应链受到影响,同时推迟了企业投资的决策。国外金融机构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基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内在动力和较大韧性,后疫情时代“一带一路”建设正当其时,将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增长点。为此,第一,中国短期内可以借鉴国外的措施加大对中小科创、高端制造和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二,鼓励金融创新,提升金融基础设施要素建设。第三,向“走出去”企业提供智力咨询服务。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研究员将疫情对中欧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归纳为5条,即健康丝绸之路得到推进、旗舰项目获得重要进展、民心相通取得一定进步、中欧班列逆势增长、信息丝绸之路建设成就与挑战并存。问题在于:受中美关系影响的一些欧洲项目夭折;欧盟加强对中国投资审查;具体项目也因疫情受到影响。从应对来说,第一,中欧应围绕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开展合作。第二,推动中欧规则对接,尽早达成中欧投资协定。第三,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应当更加灵活务实。第四,进一步加快国内改革。第五,推进以健康、数字、绿色为主题的互联互通项目。



中国港控北京代表处副总经理王单丹女士阐述了新冠疫情对瓜达尔港运营的影响。她认为,新冠疫情对瓜达尔港和自由区的运营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包括班轮停运,投资考察推迟、合作计划推迟等,目前企业正在和巴基斯坦政府进行沟通与协调,以寻求解决方式,目前的一条可行路径是为阿富汗的货物提供中转和便利。由于自由区入园企业也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中国港控也为入园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与入园企业共同渡过难关。疫情也使许多在瓜达尔的中国员工难以回国,大家基本上都已适应了在国外坚持工作的心态。

  



中工国际东非区域中心副总经理呼唤先生分享了疫情对非洲工程承包市场的影响。他认为,由于疫情在非洲发展较快且非洲卫生治理能力薄弱,疫情对非洲的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且导致一些对中国的舆论发生改变。疫情对非洲工程承包市场乃至整个中非关系总体来说危大于机,未来2—3年左右非洲工程承包市场可能总体呈现萎缩局面,中非关系可能经历一些反复,在非的中资企业应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研究员主持,他在最后的总结中认为,新冠疫情确实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也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希望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相信今后也能不断完善并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