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抗疫与国际关系研究|文化应成为中日韩抗疫合作的新动力

本文转载自澎湃新闻,2020年3月23日

王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理事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原链接


中日韩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同一儒家文化圈,虽然在近代以后,三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但儒家文化传统并未消失,在三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这次日本捐赠中国物质上所印的古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无不映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佳话和儒家文化的渊源影响,而中国运送给韩国口罩货车所悬挂的横幅:“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也见证了中韩文化交往的密切深厚。这波诗词热潮,在三国民众中引起了广泛的文化情感共鸣,彼此亲近感与日俱增。



也正是基于这种文化上的共情,中日韩三国政府和民众都意识到,在疫情面前,不分“异域”、“异国”,只有“同袍”、“同气”,成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加强对策沟通。日本政府、地方、企业、民间纷纷伸出援手,提供了宝贵的道义和物资援助。韩国各界向中国捐赠了大量物资和款项,韩国新任驻武汉总领事在武汉疫情最严重时搭乘临时货机赴任,被称为同甘共苦的“逆行者”。针对日、韩疫情的扩展和加剧,中国也克服自身物资紧张的困难,紧急提供了病毒检测试剂盒、防护服和口罩等。


其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日韩三国的发展,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地缘政治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放缓,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受到严重冲击。中日韩三国想要保持各自发展上升势头,就必须加强紧密合作。而危机往往会成为合作的契机。


中日韩合作就诞生于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我们相信,经过这次共同抗疫,三国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会进一步加深,共同体意识会逐步增强。虽然中日韩在近代以来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了三方合作的障碍,但三国都有儒家文化的传统,历史上友好交往始终是主流。有鉴于历史文化纽带在此次三方抗疫合作中所发挥的突出作用,我们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文化交流,使之成为深化合作的新动力。


“愿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为推动三方历史文化交流,中日韩应该加强“东亚文化之都”、“亚洲校园”、友好城市交流大会等品牌活动;利用三国相继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契机,加强奥运合作对话,以体育为纽带加深三国人民间的了解和感情;通过漫画、电影、电视剧等青少年喜爱的艺术形式,推广儒家文化典籍和传统诗词,使儒家文化圈的精粹得以世代相传;推动人文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共同研究和推进东亚儒家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讲好中日韩三国友好往来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