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石油行业需关注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转型

本文转载自石油观察,2020年3月3日

孙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

近期的一系列事件对油价造成对冲,但是目前导致国际油价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供应过剩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从需求方来看,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油价有小幅上升。同时,基于对经济前景改善的预期,欧佩克对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上调了14万桶/日。中国经济目前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短期内对旅游和娱乐等相关产业冲击较大,但是不会成为影响油价走向的主要因素。人们仍然在消费,只不过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非常时期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线上零售业和服务业将暴涨。因此,需求方市场的低迷可能是暂时的,长期的供应过剩和消费习惯的改变才是油价下行的主要驱动因素。


石油供应或将长期过剩。制裁和战乱导致许多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供应中断,但是市场失去他们的微弱产能不会根本改变全球供应过剩的局面。北非主要产油国利比亚局势仍在恶化,产量以80万桶/日的水平下降,甚至很大部分供应在一夜之间中断。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哈萨克斯坦也有产能下降。由于制裁影响,伊朗已经被挤压大部分石油产能,即使这些国家的石油被挤出市场,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也不会得到缓解。因为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将继续高于需求,大大填补了欧佩克国家产量的下降。预计非欧佩克国家今年石油产量将增加210万桶/日,而需求量将增加120万桶/日。美国、挪威、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圭亚那将增加石油产量和出口量。


此外,美国原油库存增长的信号是对国际油价涨势最强烈的抑制。美国能源信息署每周发布的原油库存报告数据显示,近3周来,美国原油储量、原油库存量和汽油产量每周都在增加,对油价构成下行压力。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原油库存比5年前的平均水平高出900万桶,而且在供应中断的情况下,还有大量战略石油储备等待动用。


全球平均气温继续上升,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美国加州到巴西亚马孙雨林再到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气候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气候变化再次成为首要议题。去年缺席该会议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做了演讲,但是再次被批评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不作为。2019年底,欧盟宣布《绿色欧洲协议》,承诺欧盟27个成员国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该协议设想,电力部门将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逐步淘汰煤炭、实现天然气脱碳,并注重提高能源效率。这一战略将影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盈利模式,督促企业把更多的预算投入到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欧洲主要能源供应国俄罗斯和北非国家将受到影响,俄罗斯通往欧洲的新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能再次被搁置。《绿色欧洲协议》还可能引发贸易惯例的改变,依赖传统能源的东欧国家和欧洲之外的其他国家如果达不到该协议的减排标准,可能受到贸易惩罚。因此,不管企业是否接受气候变化的理论,其盈利模式都会受到减排运动的影响。


对气候变化的担忧、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固化、贸易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改变,将一起推动能源革命。许多石油公司提出脱碳目标,如雷普索尔公司承诺到2050年实现脱碳,以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环境目标。瑞典石油巨头隆丁石油公司承诺,将通过减少运营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碳捕获机制,到2030年前实现碳中立。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和道达尔在最近几个月也宣布了脱碳目标。即便如此,石油公司仍然面临来自环境保护组织和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压力。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转型风险,企业要实现转型盈利,还要帮助提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清洁能源基金和智能电网这样的减排节能模式将受到重视。


预计全球原油价格短期内将继续下跌,但暴跌的可能性不大。油价下行压力可能会迫使“欧佩克+”重新讨论减产,减产措施也可能延长至今年年底。但并不是所有石油生产国都会支持减产保价措施,尤其是经济较脆弱国家。因为他们认为减产不仅无助于提升油价,反而会在竞争中丧失更多市场份额。


欧佩克还有可能重新实行价格区间机制,以应对石油供应过剩和油价下行的压力。2000年,欧佩克在价格篮子中采取了22~28美元/桶的价格区间,如果油价滑出这一区间,欧佩克应当采取提高或降低产量的措施。近期,欧佩克成员国正在与俄罗斯和墨西哥等非欧佩克国家讨论如何支持油价,旨在恢复此前试图固定油价的政策,将油价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鉴于石油供应国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严重分歧,无论是进一步减产还是实行价格区间机制,都需要长时间的讨论和讨价还价。未来,产油国和石油公司仍将面临困境,实现产业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型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