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讲坛】王逸舟:中国新外交研究的几点思考

      2019年11月2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处联合举办国家高端智库大家讲坛,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政治研究》主编王逸舟教授应邀来所进行了题为“中国新外交研究的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教授和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刘鸣研究员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讨论。本文系讲座整理稿。

   王逸舟教授由《仁智大国 “创造性介入”概说》切入,探讨了中国外交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和新时代的三个时期。他深入浅出地分析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不同时代特征与三个时代的重大不同、连续性,以及外交工作的主题和特征。他认为,中国的外交工作不会脱离时代,外交问题研究更不能脱离时代。当前,新外交研究也要契合新时代的要求,观察新时代的特征和注意考察时代延续性对新时代外交的影响。

   王逸舟教授重点分析了新时代的特征以及时代特征、问题以及对中国外交工作的要求。他认为,我们处在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期,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都有了显著提高。中国也在与世界深层次对接,连为一体。但是,中国的发展还不均衡,一些地区存在惊人的贫困。我国的经济和科技能力迅速改变世界,全球影响力急剧提升,但是整体上的国际印象还是“大而不强”“富而不强”,外交工作在大的宏伟蓝图之下还需要在国际组织参与、国际话语构建、对外援助等具体领域画“工笔画”。这更要求外交问题和国际政治研究人员要研究真问题、研究具体问题,既要结合实际地探讨新时代对新外交的时代命题,也要为解决新的具体外交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学者才能进行有活力的学术创新、理论创新。

   王教授结合国际公共政策制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全球绿色金融和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等具体议题发表了做“仁智大国”的一些要求。当前中国随着经济能力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广度和深度都在“几何级”提高,国际组织的经济贡献明显提高,但是维和与全球生命救助、儿童妇女权益救助、国际公共事务政策等方面参与度不够,缺乏国际话语权。而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国际组织人才相当匮乏,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任中高级职位的人数偏少,在国际维和中的作用也还有提升空间。同时,我们对绿色金融、生态保护的认识距离国际惯例和常规做法也还有差距。无论在外交设计上,外交工作中,还是在新外交问题研究中都要关注这些具体而紧迫的问题,努力解决这些新时代外交工作的瓶颈和软肋问题。


      除结合教学和工作经历,从“仁智大国”理念对以上问题发表看法外,王逸舟教授总结,新时代中国外交要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要反思自身短板和不足,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搞好新时代外交工作和进行新外交问题研究。


在王教授演讲结束后,任晓教授和刘鸣研究员结合工作经历和研究心得对国际对华舆论、维和行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发表了评论。

      最后,王逸舟教授与到场听众进行热烈互动,就听众提出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国际问题研究所所有工作人员、研究生、其他研究所部分人员和院外观众一起参加了本届“大家讲坛”活动。


(供稿:陈永,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