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青年研究中心举行学术沙龙

11月26日,国际问题研究所青年中心举办学术沙龙,刘锦前和严骁骁两位博士分别做了关于当前“印巴关系”和“国际社会保护责任”的报告。


刘锦前博士就《克什米尔态势新发展与中印巴关系》做了专题报告,从近年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活动特点、印度实施“克什米尔新政”深层次原因以及中印巴未来关系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克什米尔地区位于中印巴阿四国之间,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政治价值,被誉为“亚洲的心脏”地区。印巴两国为此长期兵刃相见,而当地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又使得恐怖势力与大国博弈交错,长期给脆弱的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冲击。2019年以来,该地区随着恐怖活动“升级”和印方强力“回应”曾一度呈现出焦灼困境。目前,印度宣布取消了克什米尔“特殊地位”无疑给该地区未来走向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严骁骁博士就《保护的责任的伦理辨析与现实意义》做了专题报告,认为“保护的责任”提出的道德预期是国际社会保护需要保护处于人权状况极端恶劣的群体,比如成为种族屠杀、种族清洗的受害者或潜在受害者,这恰好是个人负有互助道德义务的一种跨国推论。但真正的困难在于,当自然义务之间发生冲突时,比如互助义务与不损害或伤害另一个人的义务或不施以不必要的痛苦的义务发生冲突时,应当怎样平衡这些义务?“保护的责任”恰好陷在这一道德两难的困境中,发动战争或采取武装干涉势必会造成生命的损害或伤害。我们是否值得为诉诸于战争和武力的手段去实践救助他人的互助原则这一行为而做道德上的辩护呢?有关战争伦理的讨论可以为建立这样一种原则提供背景。有关战争伦理的讨论表明,“保护的责任”研究应当从“干涉”过度到“后干涉”,这一规范只有将保存生命原则作为其首要道德取向才能获得更为充分和广泛的支持。


本次学术沙龙由马萧萧博士主持,国际问题研究所青年研究人员展开了激烈且富有成效的讨论。本次会议属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青年中心系列学术沙龙。


(供稿人:胡丽燕,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