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军:公开听证成了“虐粉”直播!这波弹劾与反弹劾特朗普的闹剧,都是为了…

编者按: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本文首发于新民晚报2019年11月16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昨天启动了针对特朗普弹劾案的第二场公开听证会,证人是美国前驻乌克兰大使——玛丽·约万诺维奇。

 

对于众议院民主党人来说,从中扒出更多特朗普违法的“黑料”才是王道;而对于特朗普一方来说,如何“优雅”应战,以显示自己的“清白”,似乎更是个难题。

 

但不管怎样,这只不过是美国大选季节一场大戏中的一幕而已。弹劾大戏如何收场?相对于大选结果,也许这不是一个问题。

当地时间11月15日,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玛丽•约万诺维奇出席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调查公开听证会。图片来源:中新网


◆◆
最新听证会:两大焦点
◆◆


在11月13日的首场公开听证会中,民主党就有了不小的斩获。美国驻乌克兰临时代办威廉·泰勒披露出新的信息,即其助手“无意中”曾听到特朗普与美国驻欧盟大使戈登·桑德兰的通话,了解乌方调查拜登儿子案件的进展。

 

尽管共和党议员努内斯称首场公开听证会为“电视转播的戏剧表演”,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国际吃瓜群众仍满怀希望,听证会最好能爆出特朗普的更多猛料,增加戏份。不过可能会令人失望,至少从第二场听证会来看,也只不过是将闭门改成了开门,证人还是那些证人,爆出的料中也许会增补一些边角余料,但总体还是那些旧料,再猛的料反复暴晒也会失去其最初的刺激味,时间一久还会引起观者的审美疲劳。

 

当然,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人,都想从这些新瓶装着的老酒里品尝于己有利的“味道”。

 

在首场听证会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就已经着手从中发掘新的有利的蛛丝马迹。最终,作为政治上老谋深算的政客,底气越来越足,干脆将特朗普被指控的罪状明确定性为宪法所列的叛国罪之后的贿赂罪,而不仅仅是滥用权力或更加模糊不清的“其他重罪或轻罪”。贿赂指控也受到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亚当.希夫等人的支持。但指控为行贿罪而不是滥用职权之类的罪名,可能会引起共和党方面更大的反弹,特别是对于那些支持特朗普的,来自中西部下层,法律知识欠缺的普通白人民众“死忠粉”来说,特朗普为了调查腐败而“行贿”另一个国家,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第二场听证会也有一些独特的价值和看点。

 

第一个看点是约万诺维奇是否有必要作为弹劾案证人出席听证会。共和党议员宣称,约万诺维奇对于弹劾案来说存在很大的间接性,而且解雇大使是总统的法定权力。但在民主党人看来,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约万诺维奇被非正常被解职牵涉到特朗普的私人律师朱利安尼,即特朗普暗度陈仓,绕开约万诺维奇为代表的对乌正式外交渠道,存在滥用总统权力的行为。这为后续民主党要求朱利安尼出席听证会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第二个看点是特朗普是否存在“妨碍调查、恐吓证人”的违法行为。特朗普通过推特不停地就弹劾案发表情绪性看法,其过激言论也被一些民主党人视为“妨碍调查、恐吓证人”。如果特朗普的言行进一步妨碍调查,为弹劾调查提供更多的“神助攻”,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
特朗普:“虐粉”悲情能否凑效?
◆◆


目前弹劾案似乎变成了各说各有理的“罗生门”。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法律与政治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肉搏战。民主党竭力表明自己是严格依照宪法办事,而共和党人尤其是特朗普则大打悲情牌,则将弹劾案全力引向“政治迫害”。

 

由于特朗普和共和党人始终无法从法理上对民主党的弹劾调查进行有力反驳。因而,一如既往,他们的反应是情绪大于理智,从政治上“搅浑水”,导致政党斗争、“阴谋论”等各种说法甚嚣尘上,特朗普也借此声称这是美国历史上的最大“猎巫”行动,大打悲情牌。特朗普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11月6日也发推特公布了一名中央情报局分析家的姓名,其主要目的是暗示此人支持民主党,反对特朗普,企图以此削弱举报人的公信力。

 

特朗普的悲情牌能否最终压过民主党的法律牌呢?

 

从法律层面看,特朗普是否应被弹劾,并不在于拜登及其儿子是否真的有腐败,关键在于特朗普是否真的要求乌克兰政府调查其可能的政治对手。如果特朗普滥权与拜登家人搞腐败都被证实为真,最合理合法的操作是拜登退选和特朗普被弹劾。也就是说,即使拜登父子有腐败,“反腐英雄”特朗普也不能因此免除滥权的罪名并被弹劾下台的命运。

◆◆
民主党:醉翁之意不在“弹劾”?
◆◆


一场成功的弹劾需要客观与主观两项条件。前者指特朗普违法犯罪的实锤证据,后者指国会参议院部分共和党议员放弃政治上的短视利益,而将国家与社会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

 

表面上看,民主党打的是法律这张明牌。在特朗普是否实质性违法方面,民主党已经将弹劾理由确定为特朗普涉嫌犯下贿赂罪。在法律战中,共和党处于守势,它们推不出什么强有力的证人来“会怼”民主党的庞大证人群。

 

然而,尽管共和党在法律战中处于下风,但民主党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将特朗普赶下台。这首先是美国的宪政体制的保守性造成的。国会作为三权之一,应超越党派的掣肘。美国国父们在创设宪法时本意就是要限制党派之争的恶果,但同时也承认“野心要用野心来对付”。尽管都是为了派系牵制,但这就在实践中为派系斗争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但这种理想蓝图在现实中往往受到政党利益的严重干扰。一些党派忘却政治妥协的合理适度制衡,而与总统属于同一阵营的党派却仍由党派私利冲击国家公益,放弃了监督、制衡总统滥权的宪政职责。美国宪法既想要利用政党政治来实施两党相互牵制,又希望两党在国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总统进行权力制衡,这是在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事情。

 

正是在这种体制约束下,特朗普将受益于美国政治极化带来的“红利”。因为参议院的共和党人将在狭隘的政党利益的挟持下,投票否决对他的弹劾定罪。既然如此,民主党为什么还摆如此大的阵仗,煞有介事地推动弹劾呢?显然只能从政治博弈角度予以解读。从政治战来看,在两党政治激化背景下,抓住一切时机揪对方辫子是政治斗争惯常做法,为本党候选人助一臂之力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在两党政治高度极化的这种大背景下,可以设想,即使面对实锤证据,共和党参议员也很可能出于党派政治仍不支持弹劾。

 

要想打破共和党铁板一块的所谓团结,就需要民主党人跟特朗普有样学样,诉诸民意来施压政治压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唤起民众的宪法危机意识。

 

这是因为,对于总统的弹劾,美国宪法只是规定了一个粗疏的背景框架,它无法确保实体正义。也就是说,即使参议员以一党之私庇护严重违法的总统,宪法本身也没有提供加以惩罚的手段。对参议员们的唯一威慑只能通过选民手中的选票来实现。民众一旦从宪政危机和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弹劾案,那么,无论特朗普是否最终被弹劾,共和党的民意基础将受到最大程度的削弱,这也许是民主党如此打动干戈发起弹劾案的真正“醉翁之意”吧。

 

现在第二场弹劾听证会已经到来,对于国际观众来说,最好的做法还是稍安勿躁,静观事态的发展,就像中国的那句谚语讲的那样一样,“提着灯笼看戏——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