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承办“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大国竞争与合作: 中俄欧视角”学术研讨会

   

   2019年10月25日,“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大国竞争与合作:中俄欧视角”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举行。本次会议是上海社联2019年学术活动月跨学会会议,由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欧洲学会协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承办。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欧洲学会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们就会议议题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讨论。

   

   会议第一单元,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为会议做了开场致辞,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科技是推动国际关系很大的动力,国际问题研究需要讨论这些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副会长余建华研究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工业/科技革命和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认为近代以来的每次产业革命和重大科技发展均影响着大国兴衰沉浮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工业革命4.0降临时,中国可能首次有机会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海洋和极研究中心主任张耀副研究员从大国军事竞争与国际军控的角度分析大国的竞争进入实质性和无序性的状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廉晓敏助理研究员则从中美俄三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4.0时代的中美、中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认为中国会面对来自俄罗斯和美国两个不同思维维度大国带来的外部压力。


  

   在第二单元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杨成教授以国际新失序的状态作为分析视角,对中俄德创新合作的可能前景做了评析,认为中国、俄罗斯、德国在技术发展上各有自己的特点,德国比美国和俄罗斯更适合中国与之创新合作。在未来可期的预景中,中国、德国、俄罗斯愈趋向于对等,三者的创新合作对世界秩序的维护有积极的帮助。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李立凡副研究员从中国和意大利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分析中国与意大利关系的未来趋势,双方即有互补性的合作也会有影响中意关系发展的障碍。上海市决策咨询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欧洲中心副主任余南平教授从全球链价值分析中俄欧以及美国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中的角色和地位,认为当今全球价值体系下的供应链是分散的,需要合作完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有前期奠定的良好基础,在规模、政府推动应用场景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中俄欧在第四次价值链里会继续拉开距离与档次。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范军教授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发言。会议第三单元是到会会员的自由发言和讨论时间。上海欧洲学会理事曹子衡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编辑部主任傅勇研究员,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秘书长杨烨教授先后主持了会议的研讨。



(供稿:胡丽燕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摄影:严骁骁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