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举行课题报告会

2019319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赵建明、张屹峰和赵国军三位研究人员向全所科研人员做课题报告会,王健所长主持。

赵建明副研究员介绍了中东地缘政治变化的新趋势与中国的中东战略。他认为,美国的失位及伊拉克和叙利亚等脆弱国家的存在是当前中东乱局的两大源动力。美国的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都对其中东政策进行了调整。奥巴马政府的政策调整,一方面导致中东地区权力真空的产生,点燃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野蛮扩张的激情,另一方面引起美国中东盟友的不满、破坏了美国同以色列和沙特等盟友的关系。特朗普政府则将伊朗界定为美国在中东最大的敌人和所有麻烦的制造者,并认为伊核协议是万恶之源,因此将中东政策调整为反对伊朗、力挺以色列和拉拢沙特。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政策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让美国在地区干预方面更加灵活,但却使中东再度回到以伊朗为敌的冷战模式,让伊朗同美以沙三国的矛盾更趋激烈,并导致中东将更加混乱。赵建明认为,在中东地缘政治变迁和中东在中国外交中地位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有必要以“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为抓手,积极参与到中东的安全治理之中。

赵建明副研究员

张屹峰博士分析了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态势。他认为,当前的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其最大的特征是多元和开放。这种发展态势的形成既有内在的动因,也源于外部因素的推动。俄罗斯推动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和能力之间存在差距,客观上需要加强对外经济联系以弥补经济上的弱点,这实际上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中国需要从地区治理的高度去认识两者的对接,充分利用和发挥“欧亚经济联盟”的机制优势。张屹峰博士指出,泛中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地位的发展变化,对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美国对泛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目标的淡化,有助于降低地缘政治安全领域的竞争博弈;另一方面美国在泛中亚区域经济存在和影响力的下降,不利于泛中亚区域经济上保持进一步开放性。对此,中国应该推动美国在泛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建设性作用。

张屹峰助理研究员

赵国军博士介绍了新媒体时代的境外分裂势力的最新动向。他认为,境外分裂势力的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媒体阶段、互联网阶段和新媒体时代。境外分裂势力网络分裂活动的泛滥源于两方面推动因素。一方面,境外分裂势力认识到新媒体对分裂活动的促进具有内外双重作用。对内可以组织、整合分散的力量,构建虚拟族群共同体身份;对外可以作为推动分裂运动国际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支持。美国是境外分裂势力网站最多的国家,其政府行政当局和国会在境外分裂势力网站的建立、运作等过程中提供从资金、技术、人员到舆论的全方位支持。

赵国军助理研究员

国际问题研究所领导对三位研究人员的工作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并对成果刊发和出版提出建议。与会人员还就以色列的作用、地区秩序的历史纵深感、中美如何寻求在中亚地区的共同利益以及如何应对中亚国家主体性不断增强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