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钊研究员在国际所做“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些看法”讲座

1214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机制”创新团队外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陶文钊研究员应邀在我所做题为“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些看法”的学术讲座。


文钊研究员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美国对华战略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一直将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视为国际合作与大国间合作的重要基础之一,而特朗普政府近几年来所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表现出了向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的态势。

陶文钊研究员进而指出,美国对华战略发生实质性转变的原因有五点。第一,中美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家实力呈上升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十年间,中国在GDP、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极大地缩小了与美国之间实力的差距。尽管目前中国的绝对实力仍然落后于美国,但依然引起了美国各界的注意。第二,美国40多年来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但并未西化。第三,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有系统性的歪曲。错误地将当前中国所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划分势力范围、谋求全球霸权的战略工具。第四,全球民粹主义思潮的复兴。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造成了各国国内收入分配悬殊的问题,使得民粹主义思潮泛滥,为特朗普推行反全球化、反贸易自由主义提供了土壤。第五,特朗普本人反传统、反建制、功利主义的个性,使其善于利用当前美国国内外的民粹主义思潮,进而将之上升为意识形态。


 

陶文钊研究员在谈到“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中美关系”问题时指出,历任美国政府对中美关系都有着具体的定位,而“中美两国是合作伙伴”关系的定位是各个时期双方的共同定位。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转型期,双方之间存在摩擦竞争的同时,仍然在各领域有着密切广泛的合作。因此,中美之间全面的贸易战可以避免,但双方之间的摩擦竞争也将会成为常态。经过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左右的过渡时期之后,中美之间将会形成新的互动模式。在当前时期,不应急于对中美关系进行定位,而是应该聚焦双方目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首先因为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与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中美关系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关系,还涉及到美国地方政府、民间、政党、企业与中国的关系。由于中美关系有着上述的多面性与复杂性特征,美国国内各界对于对华战略调整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再者,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中美双方互动过程中,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内容仍然存在。最后,中美两国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两国之间并不像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那样,存在意识形态对立和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因此,对中美关系进入“新冷战”的提法并不准确。

在上述内容基础上,陶文钊研究员认为,要缓和当前中美之间的关系,需要让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出来,不应用民族主义情绪对抗民粹主义。应该认识到中美关系维持长期的健康稳定有助于两国的发展。国际政治民主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会继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继续推动全球化的立场。另外,我国还应该发展多元化的外交关系,搞好周边外交,尤其重视与印度的关系。


所科研人员在讲座结束后与陶文钊研究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与交流。本次学术讲座由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研究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