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召开

奥巴马对华战略是超越性接触

《东方早报》早报记者黄翱发表于2012-10-25 03:21

全球化和地区化浪潮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权利转移。如何消除美国以及其他地缘政治大国对中国迅速崛起的不适以及猜疑?

  中国崛起再次成为美国总统选举难以绕开的话题。

  昨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上海政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上海全球问题青年论坛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青年学者就当下中国全球战略最令人关心的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该如何崛起?

  全球化和地区化浪潮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权利转移。如何消除美国以及其他地缘政治大国对中国迅速崛起的不适以及猜疑?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刘丰昨日提出,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国家一道,共同推动和促成国际体系的利益格局与观念分布的适度变革。刘丰的观点得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董春岭的赞同,后者更进一步认为,隐藏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后是中国正确的战略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既得利益国对中国的直接指摘,破除历史上著名的世界老二的魔咒。

  然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宋国友认为,所谓的新兴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这个概念本身值得商榷。因为新兴国家并无文化认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共同点,这让新兴国家很难成为一个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孙逊则指出,在全球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的大背景下,未来大国关系的常态是合作与竞争并存,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才能构建新型的中美关系。

  

如何应对美超越性接触

  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伟男称,奥巴马政府对华战略在本质上并非遏制而是接触,但并非克林顿时期对华接触政策的简单复制,而是超越性的接触,具体表现在: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和区域战略中的地位大幅上升,对中国借重程度和期望值提升以及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

  就如何应对奥巴马政府的超越接触,处理好中美关系事关中国外交全局,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政治学博士张晓通认为,这首先得通过中美双方政治精英的充分互动,提出对两国关系的准确定位,而后者需要经过国内辩论与国际博弈的双重检验与匹配。

  同时,学者们就著名战略研究者郑必坚提出的构建中美利益共同体展开讨论。

  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崔荣伟认为,中美利益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要点是通过密切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将地缘经济优势转化为地缘政治优势,实现政治与安全上的和平与稳定。而张晓通认为,所谓中美利益共同体在现阶段是一个超前的概念,因为中美之间不能像历史上的欧洲共同体一样建立一个基于文化认同之上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