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18日,由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与美国卡耐基和平基金会、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东亚局势与战略互疑:应对与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淮海国际论坛在我院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鸣主持,我院副院长黄仁伟、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史文(Michael Swaine)博士分别致开幕词。
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巴拉哈利·考斯坎(Bilahari Kausikan)围绕东亚地区秩序和东盟的角色发表了主题演讲。他指出虽然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尚不明朗,但中美两国肯定是未来秩序的两根支柱。中美之间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用传统上的修正国和现状国来描述中美关系并不恰当。当前中美两国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紧密联系和深度分工在二战之前的西方国家之间是不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在战略上的信任赤字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两国间的合作。东盟在地区大国关系的互动中不想选边站。多数东盟国家希望在中日美之间搭建平台,起到促进沟通的作用。东盟国家愿意在经济上与中国保持紧密的联系,也乐于继续推进与中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但同样希望与其他大国维持较好关系。
会议期间,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的外方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与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社科院的学者分别围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美国亚太战略、南海问题、地区危机管控、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构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近些年来,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合作进程不断推进,但在战略互信上的赤字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各主要国家在关于国家核心利益、国际规范和行为准则等问题的认识上仍存在很大差异。东亚地区权力转移的加速和地区权力结构的调整,则进一步加深了各国间的战略猜疑。战略互信的缺失也使得围绕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地区秩序主导权等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各国应该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合作的累积和引导国内舆论等方式来逐渐增加相互间的战略互信,管控好地区热点问题,防止争端演化为冲突。
新加坡驻上海领事馆部分官员作为与会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南华早报》、《纽约时报》等媒体参与了此次会议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