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前任秘书长伊玛纳利耶夫与国际所科研人员座谈

 

2017年3月14日,上海合作组织前任秘书长伊玛纳利耶夫先生到访国际所,与我所科研人员开展座谈。

伊玛纳利耶夫先生首先围绕中亚地区的相关问题做了主题报告。他指出,中亚从来都不是一个封闭的完整概念,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亚都是一个多元文明的组合体,存在多种教派、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苏联解体时,中亚是被赶出了苏联,所以在独立之初,中亚各国并不清楚如何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道路。目前各国形成的政治体系虽然存在差别,但更多还是取决于领导人,其对外政策也更多是符合领导人个人的利益。

从地区层面看,中亚各国之间的关系非常薄弱,例如有关水资源的谈判,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俄罗斯强大影响的存在,中亚很难做成自己的联合体,例如曾经存在的中亚合作组织,也在俄罗斯的推动下并入了欧亚经济共同体。而目前中亚各国参与的区域性机构和地区组织,都是俄罗斯推动和主导的。因此,中亚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而上述这些因素将影响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带盟对接进程。

而中亚的域外国家,如美国、中国、伊朗等,都在对中亚施加影响,但地区国家更多愿意在双边层面发展关系,对不同的地区合作倡议也持有不同的态度。俄罗斯目前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没有形成真正的一体化,第二,没有地区认同。各国甚至在术语的使用上也存在不同理解,没有达成一致认识。这些都阻碍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

中亚各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总体上持支持态度,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开放性的,侧重于项目合作,可以为各国发展带来实际利益。但需要明确的是,中亚各国在项目需求上是存在差别的。因此,在具体建设中,应该针对不同国家的需求合理设定合作项目。

俄罗斯最新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覆盖面太广,如何联系这么多的欧亚国家存在问题。此外,建立大欧亚伙伴关系,需要创设标准和系统,不仅需要经济治理机构,也需要集体安全体系,在当今世界出现各种危机的背景下,大欧亚伙伴关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伊玛纳利耶夫先生的主题报告后,国际所科研人员围绕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双边合作、中吉乌铁路、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与伊玛纳利耶夫先生进行了探讨。

穆拉特别克·伊玛纳利耶夫,吉尔吉斯斯坦国务与政治活动家,2010-2012年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

本次活动为国际问题研究所地区合作研究室与“一带一路与地区合作机制”创新团队共同举办,地区合作室和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及国际所部分科研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