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形势展望会”在沪召开

 

2016年,国际社会风云跌宕,英国脱欧、特朗普大选等“黑天鹅事件”频现,致使全球和周边形势发展出现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2017年,特朗普政府施政走向,德法等欧洲多国大选,东亚和中东诸多热点变数,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挑战全球化大潮等等,还将在全球与地区引发进一步的连锁反应,对大国关系、世界局势与中国周边环境带来重大冲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谋划运筹也面临严峻考验。鉴此,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114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 “2017:国际形势前瞻”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40多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展开热烈研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潘光致辞,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发表主旨讲演。在《现代国际关系》王文峰主编会议总结发言之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刘鸣研究员对研讨会诸多共识进行提炼。

关于特朗普当选后的世界格局,在主旨发言中,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提出了几个结构性问题的不确定性:全球化出现明显后退;大国关系、尤其中美关系面临不确定性;朝鲜半岛、中东等一系列地缘政治热点问题也充满不确定性等。而国防大学的唐永胜教授则将不确定性根源归于原有国际体系制度安排已经达到了极限和饱和状态。

特朗普上台后的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受到与会学者的共同关注。黄仁伟研究员认为,特朗普政府将执行非常规的对华政策,把中美关系变成非正常关系。他可能集中力量打击作为中美关系“压仓石”的经济关系,在贸易、汇率、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都挑起冲突,并导致世界经济大振荡。上海社科院刘鸣研究员指出,特朗普会将把一系列问题都作为对华博弈的交易筹码,中国在核心利益问题将受到种种挑战。而复旦大学的吴心伯教授则指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将优先关注经贸关系、注重双边而淡化多边、重利轻势、以政谋经,甚至可能鼓动日本牵制中国。

关于欧洲局势与中欧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研究员认为,如果极右翼政党在法国等欧洲大国获得上台执政机会,欧盟将面临解体危险,欧洲的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将出现新形式。欧洲的危机进一步反映出西方福利制度和民主制度的困境。西方的民粹主义政治风向还将导致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政策风向变化。至于中欧关系,冯仲平研究员认为特朗普上台讲导致美欧矛盾明显上升,将对中欧关系会带来新机遇。上海世界史学会潘光研究员则分析了欧亚大陆上的文明断裂带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安全风险。

与会学者探讨了特朗普上台后的东亚一系列热点问题,如南海海权、台海问题、朝核问题、日本外交走势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严安林研究员提出,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在“一中”政策的幌子旗号下,做些跟“一中”政策实质性内容相违背的举动,并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关于朝鲜半岛局势,唐永胜教授与吉林延边大学金强一教授都主张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的目标应该是维持一个对华友好的朝鲜半岛,而且也认为特朗普时期可能出现高度挑战性的态势,并认为中国迫切需要长期战略,建设性地深度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北京大学梁云祥教授则认为,特朗普上台后,日本外交总体上将延续以往,实施针对中国的应对型外交。特朗普政府上台,对日本的机遇大于冲击。上海社科院的李开盛研究员提出,中国需要调整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方式,加紧培育和运用“雅实力”,心态、言行和政策都要优雅,以展示中国更加自信、包容的国际形象。

至于2017年的俄罗斯外交和中美俄三边关系,与会学者总体上表示乐观。复旦大学的赵华胜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军教授都认为美俄关系在2017年将明显改善,美俄关系发展会受到重重限制。俄美关系改善也不会对中俄关系产生明显冲击,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建基于广泛而深厚的共同利益,而非简单地对抗美国。

宁夏大学的李绍先教授、上海社科院的余建华研究员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刘中民教授等学者关于未来中东局势发展也存在基本共识,都认为围绕中东地区秩序重构的争夺将持续下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遭受重创但全球扩散加剧,特朗普在中东的反恐很可能加剧中东恐怖主义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