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所刘鸣一行访问捷克、波兰、匈牙利

1025—114,由国际所常务副所长刘鸣带领的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捷克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捷克国际关系学会、捷克查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捷克新丝绸之路研究会、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波兰东方研究中心、波兰丝绸之路委员会、匈中经济商会和匈牙利科学院经济所等九家研究机构。代表团由刘鸣研究员、余建华研究员、张健荣副研究员、戴轶尘博士和吴其胜博士五人组成,围绕着中东欧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16+1机制的现状与前景、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关系、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以及英国脱欧后的欧洲形势、美欧关系和欧俄关系等热点话题,与上述机构的学者、专家和政府顾问等国外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

代表团通过座谈和实地调研,感受到了三个中东欧国家在参与“16+1”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上的微妙差别。

总体而言,捷克学者认为当前中捷关系需要有更为务实的经济成果来支撑,而不应做出过多的政治许诺。布拉格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中国研究专家鲁道夫·福斯特(Rudolf Furst)研究员、捷克国际关系学会的维特·杜斯塔尔(Vit Dostal)研究员、前捷克副外长、新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扬·库霍特(Jan Kohot)以及捷克查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韦勒姆·赛穆雷克(Vilem Semerak)博士等专家指出,中捷双边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仍有待加强,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更为需要解决通关程序、签证便利等问题,并通过双边的联合研究,共同来界定具体的合作领域。

波兰和匈牙利的学者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评价相对积极,认为双方需要加深相互了解,并进一步挖掘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潜力。波兰丝绸之路委员会会长、总统对外事务顾问斯拉沃米尔·马基曼(Slawomir Majman)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经济合作,前中波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波兰在食品生产、洗碗机、矿产机械等工业制造等领域潜力巨大,需要更多向中国推广。中波之间可以有从政府、地方、企业到次区域的多个层次合作,对中波经济合作持乐观展望。

匈中经济商会会长佩特·埃尔诺(Peto Erno)、匈牙利经济部部长办公室首席顾问科瓦奇·伊万(Kovacsics Ivan)、匈牙利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米克洛斯·詹尼(Miklos Szanyi)等专家强调,匈牙利在参与“16+1”机制和“一带一路”倡议上有自己的特殊优势:匈牙利有中东欧最大的华人社群,布达佩斯是中欧主要的商业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不仅是中国商品和资本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而且提供了重要的交易和结算平台。匈牙利作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商品和消费的桥梁,也有务实预期。当前匈中贸易虽有不平衡问题,但并不突出,中国在匈牙利的投资有助于平衡双边贸易关系。但是,匈牙利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经验和能力,需要中匈双方共同努力改善其在国际融资、国际信用、信息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中国企业也要加强对匈牙利的政策和法规的了解,改进决策机制以提高竞争力。

此外,代表团还与中东欧专家交流了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英国脱欧后的欧洲形势和大国关系。刘鸣与上述中东欧的研究机构探讨了近期内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