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盛:《“去安全化”理论的逻辑与路径分析》

【摘要】 "去安全化"被哥本哈根学派视为一种长期内应该实现的目标,但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当前世界出现得更多的是"安全化"而非"去安全化"。此种状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安全化"理论的自身缺陷有关。正是因为安全被视为一种主体间建构的言语行为,不愿意失去对资源与权力掌控的安全施动者才有机会延滞甚至阻止"去安全化"进程,而缺乏权力与利益聚合的听众常常对此无能无力。所以,要实现"去安全化"进程,就必须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重构客观的安全概念,一方面满足当前安全多样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一个国家在特定阶段、特定情势下的紧迫安全需求。与此同时,应该在接受客观安全概念的基础上,以沟通理性指引,通过对安全施动者的改良、促使听众更加理解为具体路径,推动两者建立有利于启动和完成"去安全化"进程的良性互动机制。


【关键词】 “安全化”; “去安全化”; 哥本哈根学派; 理性主义; 沟通理性;



【基金】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美东亚冲突管控机制研究”(14BGJ050)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发表于《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第1期。

_去安全化_理论的逻辑与路径分析_李开盛.c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