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 2014年11月底,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如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新外交面临的首要挑战。
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是核心、发展是关键、安全是保障、社会文化交流是基础。从与周边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到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打造一个中国版的“世界新秩序”。而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呈现出一个多元互动的组合格局,在多元共同体的共同推动下,打造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应建立在“立体、多元、跨时空”基础之上,在构建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进程中,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应该与东盟共同体、东亚共同体、南亚共同体、中东共同体乃至未来的亚太共同体相互包容、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亚洲的复兴。如何实现这一不同于以往的亚洲复兴对中国新外交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作为正在崛起的全球性新兴大国,在全球性与地区性政治、经济事务中,中国应主动尽可能地发出中国的声音,适时提出中国的倡议,发挥好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作用。这是中国新外交面临的又一大挑战。中国必须抛弃以往的“韬光养晦”政策,变在国际事务中的被动为主动,从后台走向前台,在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上,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国必须发出与之相适应的大国声音。
在坚持和平发展,又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在捍卫领土主权、安全和发展等重大和核心利益方面不含糊,不示弱、不退让。中国在维护国家重大与核心利益时能够而且应当更加自信。
如何塑造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如何全方位、建设性地推进与世界各大国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中国新外交第三个挑战。
笔者长期关注和研究国际关系,认为:在构建新型大国外交进程中,中国必须抛弃零和博弈与冷战思维,坚持交友结伴不结盟,深化双方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彰显传统东方大国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情怀。
如何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传统周边外交理念、如何以“亲、诚、惠、容”理念,经营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新外交的第四个挑战。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积极推进东盟一体化的进程,将东盟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不仅要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还要强化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政治合作与人文交流。促进次区域诸多领域的合作和互联互通,深化域内各国发展伙伴关系,培养次区域的共同体意识。
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强化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如何通为贸易往来创造更多便利、如何构建次区域更加开放的合作、如何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也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挑战。
而且,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处理对外关系挑战越来越严峻,中国新外交面临的挑战也日趋增多。中国界定国家利益的难度日趋增大,外交决策面临更多挑战。避免对外关系恶性互动的难度不断上升,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与方式的调整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反而不利于中国在国际政治新秩序构建中角色发挥的态势下,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身份转型的进程中,中国必须清醒地加强对国家利益的全方位认识,并根本性地调整维护自身利益的原则与方式。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中,中国必须拿出自己的蓝图,必须清醒、客观地评价中国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与角色,审慎评估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各种国际与地区事务中,中国必须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必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同时,中国也必须履行好本国应负的国际责任。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不断崛起进程中,中国新外交必须积极主动地塑造好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应理性衡量和评判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充分考虑不同文明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使中国的国家形象越来越散发出“正能量”。以包容性态度客观对待国外媒体对中国的各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使国家形象工程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在政治与文化领域的真正崛起。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评论通讯社2015年1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