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习近平主席访韩与中韩成熟性战略关系发展构想》

【内容简介】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7月访问韩国与中韩建立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关系发展现在处于一种非常有利的时机与地区环境,要确保这种关系成为真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领导人、学界、舆论界需要有一种超越韩半岛的远见与远景,把动力、机遇转化为互利与可持续的合作进程。这种努力包括:在务实认识朝鲜无核化问题面临的困境基础上,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中短期的现实目标;积极协调与合理平衡中美韩、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严峻直面日本右倾化对东北亚地区秩序产生的战略危害与共同采取应对措施;以战略性、客观性的胆识抓住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的倡议,推动中韩在地区框架内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The visit to South Korea by Chinese leader Xi Jian-ping in last July, followed by forging a mature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pitches a newly high level of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a very good timing and favorable local setting for this relationship, both sides’ leaders, academia and media need to pursue a vision and prospect beyond Korean Peninsula, which will turn this relationship into a genuin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joint efforts might contain following aspects: 1.pursuing a coordinated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North Korea nuclear issue through a differential goal of a short as well as a medium time, based upon a prac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plight of North Korea denuclearization issue.2.Actively and reasonably balancing the two trilateral relationships: China-the US-South Korea, and China-Japan-South Korea. 3. Sternly watching the development of Abe government right-wing politics and its strategic impact on Northeast Asia order, and forming a consensus for constraint.4. Advancing all-rou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in the regional context through the opportunity that is coming from China’s initiatives---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Asia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关键词】成熟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朝鲜核问题 经济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日本右翼化

Key words:  a mature strategic partnership, North Korea nuclear issue, economic cooperatio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Japanese right-wing development

 

【作者简历】刘鸣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东亚国家的政策、朝鲜半岛安全及其与周边大国关系。

Profile: Liu Ming currently is a professor,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IRS),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Korea Studies at the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SASS). He specializ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Korean Peninsula security and its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powers.

 

 

 

一、中韩首脑7月会谈的评估

1. 峰会的意义:a. 在朴槿惠总统访华一年后就实现了中国国家主席的回访,表明两国领导人与国家之间的亲近,密切。李明博时期,虽然2008年当年就实现了互访,但是,2009-20124年里,双方没有实现互访,期间,李明博总统来华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胡锦涛主席会见。其他会见仅仅是在多边场合进行。今后这种访问应该可以常规化;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韩国的高度重视习近平的署名文章《风好正扬帆》,提出了中韩两国发展成为地区“稳定器”的概念;“中韩合作不仅会成为两国自身发展的加速器,而且会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的稳定器”;打破了先访问朝鲜,后访问韩国的惯例,表明中国务实的风格与目标的追求,坚持半岛稳定与无核化的国家利益导向。这是中韩关系的重大突破,如果再加上国务委员级战略对话、联合军事演习、国防部热线开设,中韩战略关系已经远远高于中朝关系。

2. 会谈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一系列双方关心的双边与地区重要问题。第一、提出了“构建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个新概念,虽然它要比当初中方提出的全面要低一个层次,但形容词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双方在推动合作时的决心、意志和对存在的分歧的宽容。第二、明确了四大机制的对话与磋商:两国领导人互访机制化、中国国务委员和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对话渠道机制化、两国外长每年例行互访、两国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1.5轨对话机制。第三、就双边关系中的悬案---海域划界谈判与深化经济合作达成了重要共识---今年完成自贸协定的谈判和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中方同意给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第四,就朝鲜核问题达成了四点共识。第五、中国明确支持朝鲜半岛的统一。

二、中韩关系发展现状

双方关系发展前景良好:a. 因为中国已经明确选择韩国为东北亚与朝鲜半岛的战略伙伴。其含义包含:为维护战后东北亚的秩序,防止日本利用集体自卫权及其地区的军事优势,破坏地区稳定;在平衡发展朝韩关系上,我们优先发展同韩国的关系,中朝关系的战略意义已经受到朝鲜执意发展核武器与奉行军事对抗政策的削弱;在经济领域,中国已经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五大外资来源国。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超过2700亿美元,相当于韩美、韩日贸易额的总和。今年15月,在多国疲弱的情况下,韩国对华投资逆势上扬,增幅达87.9%b.两国领导人在性情、战略认知与长期的交往友谊上已经建立了个人的信任;c.除这次峰会的气氛与达成的协议,中韩双方作了一系列相互示好的姿态,这表明两国领导人均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照顾对方民众的感情:如中国志愿军遗骸的送回中国、安重根纪念馆的重新开设、《中国青年报》刊登韩国对“日本海”需命名为“东海”的广告。

三、充实中韩关系发展的构想

   1.中韩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然是朝鲜核问题与朝鲜问题。韩国方面对解决核问题上的中国作用期望太高,这超越了中国的能力。中国对朝鲜的批评与压力是建立在不对抗、不尖锐对立的基础上,这是为中国继续做朝鲜的工作留有余地。中国会尽自己的努力,扼制朝鲜发展核武器,但这个任务是艰难的,需要多个国家鼎力相助。韩方需要做好舆论的解释工作。所以,在中韩两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中,只能以“朝鲜半岛无核化”这样特定的概念进行表述。今年还没有发生大的事情,一旦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两国的应对就会出现分歧。预期在危机发生后采取制裁措施,不如提前介入,通过对话化解危机的发生,特别是防止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和进行弹道导弹发射。目前,危机管理、防止朝鲜加快核发展应该是中韩努力的重点,而不是把迫使朝鲜彻底弃核作为优先实现的目标。

朝鲜仍然会维持其“发展核武器”与“经济发展”的双轮战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不能放弃我们的努力,希望尽我们最大的力量让朝鲜回到无核化的道路上来。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作好准备,无核化的目标可能会非常艰巨,时间会很长。面对这种困境,我们需要继续对朝鲜保持高压与经济制裁,但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对话,甚至通过人道主义援助,确保朝鲜的对外的大门不要关闭。我们不希望出现进一步的对抗,我们需要尽力阻止朝鲜更多的核试验与导弹发射,同样,也反对韩国采取以核对核的政策。在当今世界上,核武器仅仅是一种威慑与讹诈的工具,它不能给人民带来经济福利,拥核者完全了解这种武器是不可能用于实战的,所以,所谓核威慑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在短期内,朝鲜决不可能在韩国的政策诱导下改弦更张,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朝鲜的变化需要时间,也需要韩国、中国同朝鲜各界人民进行契而不舍的协调与交流,只有人民的思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内部的各项条件成熟了,朝鲜才会向着开放、无核化、合作与改革的方向发展。韩朝统一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可以作各种准备,但不必要高调宣传,重点工作是改善朝韩关系,缓和紧张局势,避免过分刺激朝鲜。因为,现在讨论统一不外乎是德国式的统一,朝鲜不可能接受这种统一模式,朝鲜半岛在可见的将来也不会发生东欧式的剧变。目前看,统一的模式仍然是金大中提出的“低层次的联邦制的统一安排”或卢泰愚提出的“民族共同体”为最佳的选择。但即便如此,也需要先开展民族和解、对话与合作,只有关系发展到了比较密切与信任的阶段,才有可能讨论这种模式的统一。 

2. 实现两国领导人互访机制化、中国主管外交的国务院负责人和韩国青瓦台国家安保室长对话渠道机制化、两国外长每年例行互访、两国领导人与外长、其他部长,在各种多边会议期间,进行事先磋商。主要目的是以互信为基础,在各层级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及中长期问题进行密切沟通;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各种地区、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与协调,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乃至世界的发展与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在重要国际会议期间,双方可就一些议题采取相近的立场,或对对方的立场保持理解。除官方的会谈外,各种民间智库应该不拘形式与单位的地位,进行各种国内外问题的战略对话,以形成一定的共识或建设性性意见,向各自的政府汇报。

在中韩第四次国防战略对话上,双方就国防部开通热线电话该事宜最终达成协议。开通热线后,主要不是双方军方在朝鲜和韩半岛局势等问题上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应该是领导人间的,主要可就海上与空中的军事活动进行通报与沟通。2014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访华期间,中美防长达成了推进重大军事活动相互通报机制,启动商谈空中和海上军事安全行为标准的谈判。中韩今后也可以朝那个方向发展。另外,中国北海舰队司令部与韩国海军第二舰队作战处间的军事热线,中国济南军区防空中心与韩国空军中央防空控制中心(MCRC)之间的军事热线在平常时期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国防部热线主要在重大地区问题时使用。

3. 双方的经济合作需要有新的发展,双方应该努力从自己的一边挖掘潜力,为对方提供便利。中方已经同意致力于建立人民币对韩元直接交易机制,在韩国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并同意给予韩方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这应该是中国对韩国的重视与友善,将提高韩国参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影响,增加韩国的经济利益。

从互惠的角度看,为加快中韩FTA在今年年底达成协议和正式签署中韩FTA,双方在坚持自己利益的同时,需要敢于做出短期的利益牺牲,换取长期的利益。在第11轮谈判中,就协定文案中相关规则部分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就商品领域仍未达成一致。韩方一直将农产品、中方则将工业品划定为敏感品或超敏感品,使得谈判未能取得进展。

韩方要求中方尽早开放石化、机械、汽车等制造业市场,中方则将要求韩方尽早开放农产品市场。韩方坚持农产品在大多数国家被列为超敏感品目,因此须谨慎对待农产品市场开放,但又期待中方让步。

双边应该在超敏感品类上互相做出让步,加快谈判速度。目前韩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辣椒、洋葱、大蒜等,共有1612个品类,这些产品在中国都是低价值产品,而中国开放的工业产品则是高附加值,如果仅仅让中国让步,中韩的贸易不平衡会扩大。韩国需要把相当一部分超敏感品变为敏感品类(20年内取消关税),甚至一般品类(10年内取消关税),这有利于中国与韩国建立合理的经济分工体系和统一市场。
  
当然,我们支持朴槿惠总统的提议,为共同应对能源、环保、气候变化等共同面临的全球性事务,加大在电子、生物、新材料等新产业上的合作力度,使中国7大战略新兴产业和韩国13大增长动力项目互补发展。两国应该确保经济部之间落实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确保工业政策、节能减排、汽车、钢铁、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机械、新材料、石化、IT制造的合作。

在经济合作方面,一个重点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韩国的“欧亚倡议”接轨,使俄韩与中国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通过加强五位一体的工作,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而朴槿惠总统提出的“欧亚倡议”是一个促进亚欧国家间物流与能源合作的经济项目,优先把朝鲜、中国、俄罗、韩国与欧洲的公路和铁路连接起来,通过运输、物流、贸易和能源网络连接欧亚大陆。

目前看,打通韩国、朝鲜、俄罗斯的TKRTSR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铁路正在开发新线,它以扩大中国西部铁路网为主,以适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约41,000公里的铁路,包括四川、重庆、新疆等西部省市。这些线路主要为客货混行铁路,也有部分客运专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于20103月开工建设,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设计最高时速25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预计20141231日全线通车。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成运营,将大大提升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的铁路运输能力,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韩国可以通过多个海运线与中国西部的铁路连接。如太仓港-韩国仁川、烟台-仁川港、青岛-仁川、珲春-扎鲁比诺港-束草客货线、大丰港韩国平泽港、釜山-上海、釜山-宁边、釜山-大连、釜山-青岛等。

上海合作组织正在协商交通便利化协定,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在此基础上,中国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贸易畅通方面,如果韩国能够与中国签署FTA,就将享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红利,其总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在货币流通方面,中国和韩国可以在经济带内实现本币结算,降低流通成本,增强抵御金融风险能力,提高本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

4. 领导人联合声明提出,2015年启动海域划界谈判。两国从1996年开始进行外交部局长级海域划界会谈,以解决专属经济区(EEZExclusive Economic Zone)重叠问题,迄今虽已举行至少15次会谈,却丝毫没有缩小双边分歧。 
  
鉴于中韩之间的海域最宽只有280海里EEZ必然会重合。中国根据近年来国际法院的判例所体现的衡平原则,即对海岸线较长的国家给予相应多比例的海域面积,希望按照整个海岸线长度的比例划分海域。韩国建议以两国海岸线的中间线划界。无论是哪一种原则,都会牵连到东海的苏岩礁(离於岛)的归属,虽然它不是领土岛礁,但在两国民间均把它视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双方智库
需要共同研究方案,不能太急,但又不能毫无作为;谈判与过渡性管理并举。
    5.
有关制约日本否定历史,向右翼化方向发展的合作。

中方向朴槿惠总统提出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和韩半岛光复70周年,双方可以共同搞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中方也曾提出,举行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俄罗斯方面已经同意。韩国方面现在顾忌美国的立场,希望单独搞,这将弱化了双方战略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历史问题上及共同抗日经历上的统一战线。去年两国首脑曾在《韩中面向未来联合声明》中针对日本表示“历史问题正导致区域内国家日益对立、逐渐丧失互信,对此表示忧虑”。但今年双方并未有类似信息,仅在附件中表示将对“慰安妇”史料进行共同研究。  
   
鉴于过去受日本侵略的共同的惨痛经历和以及日本获得“集体自卫权”后可能直接卷入地区冲突的趋势,双方对日本都持有战略警戒性,所以,双方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共同战略利益的,需要进行战略合作。

当然,中国会体谅韩国的困难,双方可在编著历史教科书、《旧金山和约》与领土争议关系、慰安妇问题进行共同研究,特别需要发挥各地方智库的作用。在联合国和国际教科文组织等多边场合共同对日本历史观进行谴责。

6. 中韩可共同研究如何与朝鲜一起在中朝边境进行合作开发;共同参与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鼓励韩国恢复与朝鲜的部长级对话。

目前,中朝边境黄金坪、威化岛的经济开发区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进展。从促进朝鲜改革开放的角度看,中韩两国可以与朝鲜协商,在不违反联合国制裁决议案的前提下,商讨如何让韩国参与中朝边境特区的建设,这包括先开展人员的培训、进行法律制度的共同研究;然后视朝鲜经济开放与对外关系的程度,决定如何引进韩国的技术与资本、开设韩国的银行、建立更多的软件开发机构等。

104日,朝鲜三位领导人参加仁川亚运会闭幕式期间,与韩国高级官员进行了会谈。朝韩有可能进行第二次高层会谈。作为会谈的一个议程,将讨论放松5.24制裁措施与重开金刚山旅游项目。在这过程中,人道主义组织可先对朝鲜的孕妇、儿童、老人、病人进行援助,特别在冬天来临之前。为显示中韩的共同立场,双方可以指定合作规划,分别对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援助,并对援助的效果与经验进行评估。这种活动可以列入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协调计划中。

7. 双方的多边合作可以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开始,这也是两国关系的重点:10+3RCEPAPEC、东亚峰会、亚信。地区合作机制可以共同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地区合作议题设定,规则制定,矛盾协调,都可以体现韩国的独特作用。特别在海洋问题上,韩国也可以以中立的立场缓和声索国之间的对立。没有这些地区合作机制,双方的战略关系将是局部的,没有战略影响的,韩国的中等国家地位也不可能提高与稳固。

双方在地区经济合作方面一定需要有战略视野,TPP如果达成了协议,确实会对中韩等国的贸易产生消极影响,但是,TPP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世界贸易规则,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中韩要参加这个机制,国内需要整合各种利益集团关系。在几年内,我们经济合作的重心仍然需要搞好现存的地区合作机制,特别是共同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

美国对于韩国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一事,不惜打破外交惯例,通过各种途径向韩国发出警告,导致韩国不得不对此持保留立场。双方仅在联合声明附件中提到AIIB。双方应该就韩国参加AIIB的地位、银行的主要贡献国与资本金安排进行充分讨论。目前,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及中亚国家对参加AIIB非常积极,希望韩国在这方面不要落后于其他国家,失去参与构建地区金融体系的机遇。

在全球性问题上,G-20共同协调全球治理、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气候治理、反恐等问题上两国的合作需要加强。中国与发达国家有8+5对话,韩国可以考虑参加。

8. 需要扩大美韩、中韩、中美之间的多赢的关系。

美国近期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的动作:1. 美国正酝酿在韩国部署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设置与THAAD联动的X波段雷达等,虽然它们是应对朝鲜导弹威胁,但是这些设施也会对中国主要地区的导弹构成抵消作用,把中国北京等地区的军事设施纳入到美国的监控中2. 反对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3. 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韩国时,要求韩国不要怀疑亚太再平衡战略,也委婉表示不要跟中国走得太近。

韩国方面认为,中国想要把韩国作为打开美日包围网的一个突破口,所以必须警惕对中国的浪漫主义幻想。这种舆论的出现,是把正常的中韩关系发展纳入到了中美的战略竞争关系中去,限制其发展潜力;同时,也束缚了韩国在应对日本右倾化方面联华的战略筹码。虽然中国与美日的战略竞争在加剧,但这并不等于发展中韩、美韩、日韩关系是对立的,是零和博弈的。中国重视韩国,不是去拉拢韩国对付美国与日本,韩国也不是东北亚各国争先攀附的中枢性国家。中国希望中韩共同在历史问题上制衡日本,不是出于中国的一家私利,而是从中朝韩三国历史上受日本侵略的共同经历上的一致利益考虑,警惕日本利用掩盖历史暴行与解禁集体自卫权来改变东北亚安全秩序的现状。韩国企望依靠美国来防止日本篡改历史与扩大使用集体自卫权,但美国是不可能全力去约束日本的行动的,这不符合美国的习惯的做法与其战略利益。

中韩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战略上相互需要与相互吸引,广泛的共同利益上。对于韩国在中美日韩关系中的战略地位不能过高估计,否则会限制韩国的战略思维与外交活动的空间,陷入一种类似一战前英国拥有的“大陆均势”优势的迷思,但最后还是卷入了与德国的战争。

韩国舆论对中国有怀疑,韩国保守派反对中韩在安全上过于接近,疏远美国,把中韩与美韩两者关系看作零和性,这是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对此,韩国政府与智库需要进行合理引导。中国不可能期望韩国成为中国安全上的同盟,共同对付日本,中国也不会要求韩国在中美之间选边。中国是一个充分理解别国难处的国家,大国在战略合作上不会强人所难;韩国不能曲解、狭隘地猜疑中国加强与韩国合作的意图。

对于中国来讲,中韩关系要推动成熟型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不得不考虑美国因素及美日同盟、美韩同盟因素。中国需要充分理解韩国的难处:韩国对美国在安全与战略上的依赖度,需要适当照顾韩国舆论。两国在军事演习、指挥官交流、访问军事基地、共同军事研究、军事情报交流、军事装备合作,需要谨慎。

长期以来,中国由于过于亲近朝鲜,处处照顾朝鲜面子;在发展对韩战略关系上,较多考虑朝鲜的感受;在战略与政治关系等级上,奉行朝高韩低、朝先韩后的原则。对此,韩国非常不满,现在中国开始调整、转换,韩国应该感到满意,但韩国又有担心,认为是拉韩疏美制日战略,如果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得以存在,将使中韩关系进入一个进退失据的地步,也将限制中韩战略关系的发展高度与潜力。所以,韩国在发展这种战略关系过程中,需要摆脱中美对抗与竞争、美韩同盟与中韩战略伙伴关系对立这个窠臼。

中美关系既有相互依存的一面,也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作为大国都希望避免冲突与战争。所以,斗而不破,既竞争又合作仍然会是中美关系的常态。韩国不需要在这种竞争性的大国关系中过于谨慎地左右回顾与彷徨不前,也不需要刻意进行平衡。韩国的外交政策应该是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同双方发展一种有差异性的关系。中国在发展与韩国安全关系上,需要考虑美韩同盟的因素与照顾韩国对朝鲜问题的立场;韩国在发展与中国关系上,要照顾中国的安全关切,如反对在韩半岛部署导弹防御体系;反对美国派出航母到中国周边海域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反对韩国向菲律宾供应多用途登陆艇和高速巡逻艇。

 

文章发表于:《当代韩国》,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