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海局势总体上呈现前八个月局部比较动荡,后四个月相对稳定的特点。今年最大的危机是发生在中越之间的“9.81钻井平台事件”。这是一起越南蓄意无理阻扰中国在西沙群岛近海进行正常石油勘探活动的事件,以达到迫使中国彻底放弃在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进行资源开发的权利,剥夺中国的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5月2日启动西沙群岛中建岛的钻探作业,5月27日完成中建南1号井钻探作业,5月28日开始实施中建南2号井钻探作业并于7月15日完成。这是中国首次在这个海域进行深海油田的探测业务。这个勘探点离中国中建岛仅
从5月3日至7月中旬,越南派出了大量船只与蛙人对我国的钻井平台进行冲击与实施破坏。5月6日,杨洁篪国务委员、外长王毅、副外长刘振民多次与越南交涉,要求越方停止干扰中国企业在中国西沙群岛海域的作业,强调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5月15日在越南领导人的怂恿下,不法分子暴力袭击中方企业和人员。5月18日,我国宣布暂停与越南的部分双边交往,派出4艘客轮赴运送3553名在越南受到冲击的中方人员返回。
今年南海方向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更加明朗、务实、灵活、主动与坚持根本原则。8月9日王毅外长在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时提出,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同时,对东盟要求制定“行为准则”表示理解,但再次强调了优先双边谈判的立场。
中国这个立场的内涵扩展是明显的:第一,突出了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共同负责,提升了东盟的总体作用,排除了美国介入与搅局的可能;第二,同意加快对“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
针对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有关南海问题提起强制仲裁一事,中国一方面明确表示根据中国在签署《联合国海洋法》时所作的说明,排除适用仲裁等强制争端解决程序;另一方面,考虑到仲裁庭定下的12月15日为双方递交说明文件的最后期限,避免仲裁庭单方面指定的代表“中国”的法官对中国南海立场的曲解与误导,以正国际社会的视听,12月7日外交部受权发表《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并说明菲律宾提请仲裁事项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问题,超出《公约》的调整范围,不涉及《公约》的解释或适用,提交强制仲裁违反国际法;双方应该以谈判方式解决有关争端。
但是,美国作为南海问题的非当事方,却对中国的立场与一系列维护我南海权益的行动采取了混淆视听与扩大事态的对应措施。12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所谓“中国对南海海洋界限”的研究,有意回避历史事实,称“九段线”缺乏“地理上的一致性和准确性”。7月11日,美助理国务卿帮办福克斯又提出了南海各方冻结当前行动,降低冲突风险的建议:各声索国承诺不争夺2002年《南中国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前已经被他国控制的区域;不再夺取南中国海岛礁并建立前哨基地;不改变地形地貌的现状;不针对他国采取影响另一方经济的单边行动。显而易见美国的建议,就是要否定中国今年以来在南海相关岛礁上开展的正常建设工程。当其他国家多年来大事建设与建机场时,美国却没有表示任何反对。美国这样做就是想以声索国的身份进一步介入已经呈现紧张的南海权益博弈格局,使议题国际化,为菲律宾与越南等声索国打气,削弱中国的地位,否定为南海稳定创造政治条件而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总体看,南海局势总体是稳定的,南海航行自由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在2015年里,中国与东盟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与海洋安全方面的合作定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