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心论文评议会:吴其胜《美国外资安全审查的政治化及其应对》

2014513号,我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就吴其胜助理研究员撰写的论文《美国外资安全审查的政治化及其应对》举行评议会。青年中心副主任罗辉助理研究员主持,汤伟副研究员、李因才博士为特约评议人,所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出度评议。

吴其胜助理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委员会(CFIUS)最初建立的背景,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欧佩克国家对美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之后,从立法的视角出发,以时间顺序为轴,考察美国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建立、演变以及目前的运作程序;同时,从国内政治的视角,分析总统、国会、国内舆论、以及相关利益集团对外来投资的不同的政策偏好,他认为,CFIUS的建立实质上是它们之间的一种制度妥协的产物,它的政治功能大于政策功能。随着这种博弈的不断深入,CFIUS的权力不断得到扩大,慢慢的从国家外资安全的分析评估机构变为了一个政策实施审查机构。对于中国而言,由于中美关系在安全和战略方面的脆弱性、中美政治制度的差异等,故美国对中国的外资安全审查又有别于海湾国家、日本、英国、卢森堡、迪拜等。最后,吴其胜助理研究员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应充分认识其政治风险,但同时要大胆走出去,可以循序渐进,先从低敏感度的领域入手,并且主动配合CFIUS的工作,利用好非正式磋商机制。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应利用好与美国地方政府的沟通机制;尽可能鼓励民营企业的投资,减少国家色彩;积极推动双边投资协议的签订。

在评论环节,所里各青年研究人员都从各自视角提出了自己建议。大家的看法大致相同,主要是文章的选题很好,而且材料也很详实,但是缺点是文章结构逻辑线索不是太清晰,也未对“政治化”这个核心概念做适当的界定。汤伟助理研究员认为,是否可以针对中国常被审查这一的“特殊照顾”和其他国家受到的待遇做一个比较。戴轶尘助理研究员则从目前中国对美贸易和投资的巨大反差出发,提出是否和美国的审查制度有关,主张文章结合中美投资协定来谈。李开盛副研究员对如何界定政治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认为要把经济问题中的政治因素与经济问题的政治化区别开来。胡志勇副研究员主张题目前面加个定语“20世纪以来”,使得研究更具体。在对案例部分进行梳理时,可以从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这两个大类来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并进而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汪舒明副研究员则建议从政治的角度,按照盟国与非盟国或者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来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

此次论文评议内容充实、气氛热烈。报告人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评议人以及其他与会人员提出了中肯而不失犀利的意见,达到学术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