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举办“2013年终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研讨会”

201312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我院113会议室举办“2013年终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研讨会。中国前驻法大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吴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黄仁伟研究员主持。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以及本院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学者在会上就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及展望作了专题发言。

吴建民大使在讲话时将当前的国际形势概括为一条主线、两大潮流和三个中心,并就此对国际形势的未来走向作了分析。黄仁伟副院长认为中国当前正处于战略突破的酝酿阶段,分析了地缘战略突破、大国关系突破、治理机制突破和内外战略结合突破等战略突破的基本趋向与主要特征。

与会专家认为,2013年,总的国际局势进入盘整期:国际经济尚未走出危机,复苏乏力;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地区合作均处于磨合期;包括伊核问题在内的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出现重新调整。当前,总的形势对中国有利,但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少,中国下一步外交政策应有战略思考。

2013年,中美关系稳中有进,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矛盾。在亚太地区,中美日均在进行调整,美国希望掌握主动权,安倍政府政策咄咄逼人,以刺激民族主义为安全支撑,其基本目标是振兴日本经济,并借力美国,图谋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美国自身仍面临全方位的挑战:不但尚未完全走出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带来的战略困境;复苏乏力也让其面对经济挑战;同时,政府关门事件,再次凸显了华盛顿的政治困局;而斯诺登事件的不断发酵,则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全球软实力。这些挑战和困局,来自于美国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的结构性问题。有学者认为,2014年,美国可能进入又一个外交内向期,在国际事务上可能更多有选择介入

有关专家还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看来,危机的成因多元无解,且调节无效;多边体系碎片化,美国欲图主导新的国际规则制定;产业革命前景仍未明朗,新一轮增长趋势不明显。与此同时,投资超过贸易成为全球化最重要的特点,冲击着各国的制度而非市场。有学者判断,世界经济发展将长期低迷,但新兴经济体正在与发达国家脱钩,加强了相互间贸易增长,显示出其自身的增长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