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社评: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日趋成熟》

    中评社北京1030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各主要力量加大对亚洲的投入,中国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内外政策走向广受关注。

  从地缘战略考量,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的周边地区充满着生机活力,发展优势和潜力巨大,思考周边问题,审视中国的周边形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周边外交,有助于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与战略互动。

  中共十八大明确了中国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202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积极推进周边外交,为中国的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使中国的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亚洲地区的共同发展。

  十八大制定了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周边外交基本方针,即: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一直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稳定的态势,有利于中国的崛起和持续快速发展,而睦邻友好、互利合作也已成为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中国新一届政府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积极运筹外交全局,突出了周边地区在中国发展大局与外交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并取得了丰硕外交成果。

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国家同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因此,在今后一段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对周边国家以诚相待,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使周边国家对中国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不断提高中国在周边地区的亲和力、感召力与影响力。在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使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与助力。

  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做好新形势下的周边外交工作。

  第一、积极谋划、全面推进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积极维护好周边和平、稳定的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

  第二、在经济合作领域,必须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与投资的合作空间,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实现。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

同时,中国必须进一步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工作,深化沿边省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提高沿边地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质量。

  第三、在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基础上,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不断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主动参与倒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中去,深化有关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

  第四、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力度,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中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准确把握中国周边外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不断增强周边外交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断加强周边外交活动的策划设计,力求取得最大效果。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评论通讯社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