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社评:中国积极构建“蓝色海洋战略”》

核心提示:中国不会争夺海洋霸权,也从不惧怕霸权,加强海军建设,构成陆海空天网电六位一体的格局,实现主动防御和远海防御能力。

 

中评社北京86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了“海洋强国”的战略,标志着海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紧迫需求。该发展战略定位于“蓝色海洋战略”,意味着中国继续走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利益拓展的必然选择。
    21
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着,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
   
蓝色海洋战略,即指国家利益由传统意义的近海向远洋的拓展,国家安全利益由近海向远洋延伸。积极处理好陆权与海权的关系,以陆权作为基点,坚定地加强与拓展海权。在将陆权作为国家安全基点的同时,应毅然将海权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筹画的优先位置。 
   
同时,中国加强与拓展海权与西方国家扩张势力的海权有着本质差别,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是它体现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的权利,而不是损害其他国家该项权利的扩张势力,中国加强与拓展海权具有自卫、和平、合作与有限等特征。

发展远洋海上力量将不可避免地与海洋大国或其他有关国家的地缘利益发生矛盾,与海洋大国多年形成的大国战略边缘地带发生冲突。维护和平而不是寻求霸权。
   
稳定东海与南海符合中国国家安全利益需求。通过和平的途径解决争端和化解危机,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维护海洋权益和提升综合国力相匹配。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坚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
    21
世纪以来,全球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中国必须保持“两洋”的合理存在,扩展中国的安全边界。而在追求有限军事及安全目标的同时,应将更多的精力聚焦于海权中的商业与外交利益,淡化军事角色,以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太平洋战略应建立在中国统一台湾和解决钓鱼岛基础上。台湾是中国通向太平洋唯一出海口,中国太平洋战略构建中国1000公里战略防区,维护中国漫长海岸线安全,突破美、日围堵中国,挤压中国战略空间策略。把中国打造成亚太经济最重要一级,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经济和政治联系。
   
而中国的印度洋战略则以保护中国海上生命线、保护中国能源之路为主要目标,不断强化中国在印度洋的存在,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在印度洋的商业存在,不会损害印度洋国家的利益,中国在印度洋和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更有利于印度洋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稳定该地区的安全局势。
  
中国政府应当对中国企业进入印度洋制定更为详细的规划,并且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国进入印度洋的良好开端,通过深化中国与印度洋国家的贸易合作,为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不会争夺海洋霸权,也从不惧怕霸权,加强海军建设,构成陆海空天网电六位一体的格局,实现主动防御和远海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在构建中国海洋战略进程中,中国必须维护好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问题。防止与应对突发性危机与军事冲突的发生,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海洋维权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