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盛:斯诺登无人“敢”庇护 美国压力并不是唯一原因

中国网7月4日讯 作为美国“棱镜”秘密监听项目的披露者,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似乎正在由“香饽饽”变成了一个各方唯恐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他“群发邮件”式的向21个国家提出了避难申请,目前却没有一个明确愿意出面收留。究竟是什么样的事实与逻辑,使得斯诺登从一个举世瞩目的“英雄”变成了道路越走越窄的“落难者”?

毫无疑问,美国的强大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提供政治庇护是国际关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但面对美国的压力,那些即使想要接纳斯诺登的国家也不得不掂量再三。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厄瓜多尔,当厄总统科雷亚于6月28日与美国副总统拜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之后,表示厄在评估斯诺登庇护申请的时候,会将美国的意见考虑在内。

即使像斯诺登目前所滞留的俄罗斯,它虽然强大,但也不可能因为斯诺登而得罪美国。特别是要考虑到,重任总统的普京虽然一贯被认为是一个对西方强硬的人,但其外交政策也有鲜明的实用主义一面。在无须与西方进行对抗时,普京不太可能为了一个斯诺登而给自己招来麻烦,除非他对俄罗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斯诺登并不具备一些人所想像的价值。各国间彼此进行各种形式的监听与监控,可以说是国际政治中公开的秘密。所不同的是,美国利用其霸权以及在互联网中的特殊地位,实施了在程度与深度上均前所未有的全球监控行动,也占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地位。斯诺登对美国监听项目的揭露,尽管会给其他国家提供一些更加详尽和有一定价值的细节,但不太可能给他们更多的有价值的新东西。

对那些不满美国的国家来说,如果说斯诺登有价值的话,可能其最大价值就是暴露了美国政府在网络世界上的双重标准,即它一方面指责其他国家搞网络攻击,另一方面自己却对全球网进行监控。尽管美国辩称这两者性质并不一样,但对于隐私权的侵犯在严重程度上并不下于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即使美国政府保证对监听项目进行法律等方面的监督,公民权利都将因此而变得更加脆弱。

但是,随着全球媒体对斯诺登事件的充分曝光,揭露美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从此意义上来讲,斯诺登就像一根甘蔗,当他这一价值被媒体和各国利用干净之后,他在各国政府眼里也就越来越像一根“残渣”。后者考虑的是如何将其体面地扔掉,而不是冒着与美国对抗的风险将其收留。

一些国家可能还担心,庇护斯诺登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从事的行为其实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过没有美国那么全面与深入而已。斯诺登所捍卫的是公民的权利,是维护隐私的权利。而政府公权与公民私权之间的冲突,一直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如果庇护了美国的斯诺登,可能会鼓励出自己的“斯诺登”,这应该是许多国家政府并不愿意看到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斯诺登不只是站到了美国政府的对立面,也是站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对立面。为什么斯诺登仍无法从那些一度对他有意的国家中得到明确的庇护答复,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李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