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中国战略机遇期还存在 海洋空间大

中评社北京33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中共十八大提出了“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样的判断,主要是为了回应当前中国国内部分人士对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存在的疑问。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表现非凡,国内经济逆势上扬,成为全球经济复兴的助推器。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矛盾,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在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大势下,尽管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负责任的国家行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但同时也给世界各国产生了“中国已经不再是发展中国家”的印象,给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最为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而美国奥巴马政府对其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推出了“亚洲再平衡”战略,将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地区,重点防范中国的崛起。因此,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存续受制于中美关系发展的状态。

同时,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对中国周边外交形成了严峻挑战。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与欧美国家去工业化为主体的全球化浪潮密切相关。通过对内高投资,对外鼓励和推动出口,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需要随之转型。中国在今后若干年中在诸多制度领域必须深化改革。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变和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国政府必须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用在改善收入分配、提供公共服务和扩展社会保障上。

同时,“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政府下一步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洋强国”在本质上不是进攻型、而是防御性的目标。无论是美国还是对日本等与中国有着海洋领土纠纷的周边国家,都没有必要对此做出过度与过分的反应,应改变“逢强必霸”的思维定势。

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振兴海洋经贸和海洋军事是大国崛起强大的必由之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历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海洋战略,加大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

因此,中国应积极构建以南海为轴,以太平洋、印度洋为东、西两翼的“一轴两翼”海洋安全战略。“一轴两翼”海洋安全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目前中国尚不具备与美国等在太平洋竞争的优势,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着资源开发与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方面的机遇,中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拓展新的国际活动空间。中国不仅要关注东翼太平洋,更要以西翼--印度洋战略为重点发展方向:南下寻找通往印度洋新的战略通道,积极拓展与强化在印度洋的战略空间,逐步掌握西翼战略主动权,反过来又促进中国在太平洋的发展空间。

以伊朗高原国家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积极寻求战略支点,分阶段稳步推进,最终形成东、西两翼互动格局,建立以陆上地缘经济优势促进海上地缘政治优势的海洋安全战略模式,完成“一轴两翼”战略的建构而成为海洋国家。

加强海上力量尤其是海军现代化建设,增强海上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海上远程投送能力,强化海上威慑能力,建设“远洋积极防御型战略海军”,重点发展海军力量与航母舰队,建立由海军力量、海上武警力量、海上民兵预备役力量三位一体的应急作战体制与海上国防动员体制,形成对我国海洋周边国家乃至域外大国强大威慑力。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日趋上升。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中国把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纳入到国家大战略之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和谐海洋国际环境,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应以打破岛链封锁与马六甲困局为发展重点,从根本上改善中国战略处境,加速中国的复兴崛起。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国防战略正在从以陆上疆界防御为主,向海、陆、空、网、太空“五维空间”拓展,以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中国在加强陆上国防建设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发展高科技领域国防军事能力。

随着海洋在中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可以利用陆权优势改变海权劣势,用地缘经济改变地缘政治。由陆及海,借助周边国家走向印度洋。

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变化,中国海洋权益面临着日趋错综复杂的局面,围绕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和矛盾日益凸显,态势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着维护海洋权益等新的挑战。

近年来,美、日、欧洲等国家加强了在缅甸的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与防范心态日趋上升,对中国构成了严峻挑战。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人的海洋意识较为薄弱。中国急需提高和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必须克服“重陆轻海”的思想,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建设地区性海洋强国。中国必须制定具体的海洋安全战略,以应对美国以制华为核心的对华战略、亚洲战略和全球战略。中国将海洋经济战略和海洋安全战略融为一体,而形成全面、系统的海洋发展大战略。

首先把海洋开发纳入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并成为海洋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大国,不断提高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

其次,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科技强国。围绕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健康、提高海洋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目的,逐步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科技强国。

第三、发展中国海权,加强远洋力量的建设。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洋综合力量建设,形成一支包括海军、商船队、海洋科研船队的强大海洋力量,增强远程打击能力,保证中国海上贸易通道安全,形成岸上和海上作战能力强,支持保障机制健全的海防体系,最终将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综合力量强国。

中国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而海洋开发与利用可以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妥协处理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议等问题,管控好分歧,海洋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又一新的平台。因此,中国应充分利用和把握好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海洋挑战,以海洋经济与科技战略、海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战略、海洋外交战略为三大支柱,强化海洋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抓紧自主开发、强化危机管控,实现“龙归大海”,积极应对海洋挑战:

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应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无意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美国亦须尊重中国的海洋权益,中国要积极探索两国协调机制,把握中美海权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平衡。

同时,中国要积极拓展中俄和中印之间的友好合作,争取中美邻三方海洋博弈的主动权。避免邻国趁机利用中美矛盾,从中渔利。而且,中国必须强化海洋体制机制建设,尽早成立国家海洋安全委员会,以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积极妥善地处置与相关国家的海洋纠纷,积极推动海洋资源开发。综合管控海洋,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率与服务水平。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强化部门统筹协调、中央与沿海省份统筹协调,形成维护拓展海洋权益的整体合力。强化对我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建立统一的海监、军队和外交等部门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加强与海上邻国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应坚持由争议双方谈判协商解决海洋争议问题,积极开展公共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不断提升中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33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