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中评:中国与印度在印度洋不会冲突

中评社北京314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尽管近年来,中国不断向印度洋挺进,加强了与印度周边国家的经济与安全关系,中国与包括马尔代夫在内的印度洋小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但印度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并没有减弱。

事实上,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海上强国,印度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印度自独立以来,长期推行军事现代化战略,印度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现代化建设日趋提高,同时,印度与印度洋小国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与历史关系。印度自认为对印度洋地区国家有安全责任,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强化与印度洋地区弱小国家的安全合作,与印度洋诸岛国保持了持久且不断深化的军事关系。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始终处于战略与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印度正通过环印度洋区域合作联盟的经济与外交论坛以及印度洋海军论坛发挥主导作用,巩固和扩大了印度在印度洋的影响力。

2004年海啸发生后,印度海军第一个向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印度尼西亚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

印度还经常与塞舌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并建立了国防部长对话机制。印度海军管理着毛里求斯国家海岸警卫队。2007年,印度在马达加斯加岛建立了监听站。印度在马尔代夫所有26个环礁构建了沿海雷达网络,向印度反馈情报。而且,印度海军和海岸警卫队还经常为印度洋诸岛国提供海上监督、水文调查、军事训练,以及海上军事装备及维修服务,协助维护这些国家的海上安全。但总体而言,印度缺乏一个有凝聚力的援助战略。

与印度相比,除向塞舌尔提供两艘巡逻艇和军事训练之外,中国并未向印度洋小国提供类似的海上援助。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投资将越来越大,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印度洋地区小国也将会接受中国的援助。中国在印度洋的战略目标旨在保护本国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但这种合作并非“零和”游戏,也并不意味着印度正在失去其在印度洋的战略优势。

虽然中国海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中国海军缺乏远离海岸线部署军队的远洋作战能力。

中、印经济发展的差距正在增大,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显着落差。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印两国在印度洋地区不会公开冲突。

印度洋对中国而言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中国85%的石油进口和60%的商品出口都经由亚丁湾。中国到目前为止在这一地区还没有任何军事基地,在亚丁湾只有三艘军舰执行打击索马里海盗的任务。中国海军多年来在亚丁湾的存在具有很大的象征意义和外交意义。目前,中国与印度洋的岛屿之间的合作仍仅限于“低水平的军事交流”,但是这种交流正在变得更加广泛,更有整体性。

中、印两国没有必要在印度洋争夺主导权,随着中国和印度纷纷打造各自蓝水海军,并将战略投射能力从马六甲海峡延伸至亚丁湾,中、印两国英在印度洋上展开良性互补局面,共同维护印度洋的通道安全。

中、印两国展开海上竞争的条件尚未成熟。鉴于中国海军能力不足,而且其目前重点关注海域为西太地区,未来20年印度洋仍将是美国和印度海军的天下。未来20年内,中、印两国不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海上冲突。虽然大国在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存在利益分歧,但美国和印度海军的相对优势将对印度洋上的对抗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

但是,中、印两国在印度洋上仍存在着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双方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互信。中、印两国海军之间英建立定期对话的机制。以集中讨论印度洋的海上安全、加强海军能力建设和两国海军合作等问题,以进一步加深中、印两国海军间的互信与理解。在海上救灾、反海盗、反恐和地区‘海上事故’协议可行性等问题上,中、印两国海军存在着进一步合作、协调双方行动,共享有效信息的可能性。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