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5日电(评论员 胡志勇)近日,印度不顾中国的反对,强调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支持以及在南海进行资源开发的愿望,印度一直坚持称与越南的三个石油勘探协议是以国际准则为基础的。此前,印度海军总长乔希发表言论称,印度海军准备用武力保障其在南海的经济利益。
中国已经警告印度公司不要与越南公司订立任何有关开发南中国海争议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协议。印度一直要求中国不要在巴基斯坦占克什米尔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一声明可以给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带来一个新的转折。
众所周知,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中国管辖海域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活动,并希望有关外国公司不要卷入南海争议。中国警告印度不要“单方面”在有争议的南海进行石油勘探,反对该地区以外的国家插手争议地区的事务,希望相关国家尊重中国主权和国家利益。中国希望这一地区之外的国家能够尊重和支持本地区的国家通过双边渠道来解决相关争端。
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有足够的领域供中印进行合作。中国和印度的和平发展,对于双方是机遇,对于世界也是机遇。作为亚洲大国,中印关系直接影响到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中印两国合则两利,双方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务实的合作方针,持续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目前全球海上力量平衡明显正在向中国和印度倾斜。中国正在缩短与美国的军事力量差距。印度拟扩建坎贝尔湾军事基地,以监视马六甲海峡。
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认为:“太平洋会取代大西洋的地位而成为未来世界活动的中心。印度虽然不是太平洋国家,但总免不了会对太平洋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在尼赫鲁思想影响下,印度的亚太战略正从“东向”政策第一阶段迈向“东向”政策第二阶段,即:以最初的经济合作,拓展至政治、安全与国防等领域。提升地缘政治影响力是印度“东向”政策深入的深层战略考量,如与日本正式建立了外交与防务部门副部长级的“2+2”对话机制,计划在东南亚启动“湄公河—印度走廊”建设项目,首次参加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2012”军演,与俄罗斯合作加快航母发展步伐,等等。印度深度介入亚太事务表明了印度扩大在亚太地区影响力的战略考量。从聚焦南亚到进入东亚,强调发展与东盟和亚太国家的关系,印度“东向” 政策体现出深远的战略意义。印度已经与东盟、日本、韩国等签署了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日益扩大。通过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合作,印度既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贸易增长,释放国内的经济潜能;又可以促进国内企业的改革、重组或转产,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
就合作内容而言,印度“东向”政策在与东盟全面开启防务合作的同时,印度还加强了与日、韩、澳、新等国的军事交流。随着印度整体实力的上升,东盟与日韩等国对印度的战略互动和经济合作也同步增强。印度的“东向” 政策呈现出了更强的战略互动效应。
印度海军正在实施一项耗资3万亿卢比的建造计划。到2015年左右,印度海军将建设一支拥有两个航母战斗群,众多潜艇和水面舰艇的强大海军。
印度日益增长的利益、资源和技术能力有助于提升印度在马六甲海峡东岸的力量。印度已经有能力成为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大国。而且,印度力争成为世界大国,积极从印度洋向东南亚和南海扩展自己的势力与影响力,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第一、扩大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影响力。印度在逐步实现对印度洋控制的同时,将其活动范围扩大到南海,以扩大对该重要战略通道的影响力。以打击海盗为借口,印度加强了在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将触角延伸至南海地区。
第二、借南海问题扩大与美、日等国家的战略合作;印度积极迎合美、日等国南海复杂化的战略,搅乱南海局势,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同时又增进了与美、日等国家的共同利益。
第三、觊觎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印度与有关国家签订共同开采油气资源的协定,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攫取南海的资源。
第四、牵制中国崛起;
印度从本国战略利益出发,担忧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损害印度在印度洋的既得利益,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积极谋求自身利益。印度利用中国与越南、日本等国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的领土争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军事合作,共同对付中国。
(作者胡志勇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评论通讯社 2013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