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此次高调承办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战略东移”的宣示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东亚国家的“集体性”立场尤显重要。
首先,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峰会主办方俄罗斯确定的主题主要关注地区的合作、繁荣,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粮食安全、确保可靠的供应链等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这些议题恰恰是近年来东亚主要经济体孜孜以求的目标。东亚各国均认为此次峰会在上述议题上取得了进展,在世界经济动荡之际为东亚、乃至更广泛的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在10+1(东盟+中或日或韩)、10+3(东盟+中日韩)和中日韩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东亚合作步伐不断迈进。但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仅仍然远落后于欧洲、北美等地区,而且不断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不过,有研究显示,包括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能够为全球经济带来的增长是以美国为中心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十几倍。而且,鉴于TPP进展一直很缓慢,远远落后于预期,参与TPP谈判的国家已经决定不在此次峰会期间进行任何有关协议的努力。与之相比,东亚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在上升。东亚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相对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上相互依赖的加强,将带动包括货币合作在内的贸易与投资活动的深入展开,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其次,次区域合作出现新的前景。东亚,尤其是东北亚主要国家,如日本、韩国和中国,对俄罗斯加快东部地区开发、促进东北亚经济发展表现出极大兴趣。2010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俄最大的贸易伙伴,2012年俄罗斯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有望突破9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俄罗斯与日本的贸易在2005年和2010年之间增加了一倍,与韩国的贸易在同期增加了三倍。如此的增长速度将在俄罗斯变身“亚太国家”之后为亚洲市场的扩大带来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达成的最重要成果茂物目标,即要求发达成员在2010年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因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成员在减少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方面意愿不足。若东北亚国家之间,并且与俄罗斯之间能够在促进贸易开放、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方面采取扎扎实实的新举措,无疑将会迫使西方国家重新重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减少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意图和分化地区合作的企图。
(刘阿明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文汇报 201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