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了印度,此行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参加第二届美印战略对话;第二、向印度推销美国最新型的第五代战斗机F-35。
希拉里在访问印度著名港口城市金奈时,就印度在国际秩序中的作用“夸张性”地发表了讲话,公开表示美国希望印度在亚洲发挥更多的政治影响力,更加强硬,“现在是领导(亚洲)的时候了”,“印度的领袖地位有可能积极塑造亚太地区的未来”,鼓励印度持续参与东亚事务并有所行动,美国希望印度应该在各大地区论坛,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和11月召开的东亚峰会等重要场合,充当美国的盟友。敦促印度在整个亚洲地区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希拉里的讲话反映了美国期待印度能成为“制衡”日益强大的中国的一支力量,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
印度是否会被美国“牵着鼻子走”呢?
笔者认为,印度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战略考量行事。主要有以下几点缘由:
第一、由于美国对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战略定位、战略价值及核心利益等方面的不同态度,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对美国的南亚政策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别是印度历来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战略,与美国利用印度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战略意图与印度的国家利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印度对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意图始终持怀疑和保留的态度。而且,美、印双方在全球战略格局、地区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以及与其他大国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印度的大国战略目标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不相符合。美、印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同时,印度政府对美政策还要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与发展,势必将影响和制约美国的南亚政策。
第二、希拉里此番讲话只是美国一厢情愿单方面地“鼓励”印度在亚太地区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美国欲将印度纳入其“重返亚洲”的战略中,拉拢印度充当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伙伴,实际上也表明了奥巴马政府对印度现行外交政策的担忧和焦虑。因为美、印两国在战略威胁和期望等方面的理解不同,已经阻碍了美、印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
第三、印度希望未来国际新秩序是由几个大国共同主导的局面,而不希望看到由一个超级大国主导,印度将继续把美国视为一个主要的大国。而美国对印度“患得患失”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与印度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虽然美、印双方已建立了新的战略对话机制并已进行了二轮战略对话,但是美、印双方利益诉求和关注点并非完全不一致,印度和美国在对待国际事务与国际政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而且,双方的分歧已显得无法弥合。近年来,印度和美国在气候变化、伊核问题、多哈回合谈判、全球经济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原则性分歧明显存在,这些分歧已严重阻碍了印、美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所以,印度对美国不可能亦步亦趋。
第四、印度方面希望美国不仅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而且能在印度构建金融体系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但是,美国却不希望印度借上述两方面发展成为争霸亚洲更强大的力量,因此转而要求印度扩大对外资的开放力度,尤其是在保险等投资领域做出更大开放。
实际上,美国对印度发展的放心程度远没有达到美国对日本的程度。尽管美国欲借印度牵制中国,但只是把印度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一个地区性伙伴。况且,美国并不希望在亚洲再出现一个崛起的新兴大国而使美国控制亚洲的局势出现失控局面。
第五、希拉里此番讲话,意在亚洲两个正在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中印之间挑拨关系、制造事端,其战略意图就是利用印度“制衡”中国的崛起,以削弱印、中两国在未来国际新秩序中的影响力,从中渔利,继续维护美国在全球的“一超独大”的地位。
所以,尽管近年来,美、印双边关系也得到了不断改善与发展,但是,美国不可能把印度当作“真正”的盟友,印度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美国的战略意图行事,更不可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环。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