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于1989年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毕业,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工作,曾在1991-1992年任该所内刊《亚太论坛》的常务副主编。1999年他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于1993年,1996年和2000年分别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过各半年的访问研究。
目前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常务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室主任,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另外,他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朝鲜半岛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东亚国家的政策、朝鲜半岛安全及其与周边大国关系。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对东亚国家的政策、朝鲜半岛安全及其与周边大国关系。他的主要成果有:专著《国际体系:历史的演进与理论》(2006-2007年度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论文:“中国责任论与和谐世界建设”(获上海市社联第五届年会2007年度优秀论文奖);“塞耶姆•布朗的学术思想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困境”(获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大国互动关系中的合作条件与问题”(获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其他论文则发表于属于国际社会科学引用索引目录的(SSCI):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Pacific Affairs》、韩国国防研究院的《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刊物及我国的权威刊物:《世界历史》、《世界经济与政治》、《现代国际关系》、《社会科学》、《国际观察》和《世界经济研究》等。部分论文题目包括:“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Sino-American Cooper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Vol. XVI, No.1, Spring 2004;“China and the North Korean Crisis: Facing Test and Transition”, Pacific Affairs, Vol. 76, No. 3, 2003;“以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化理论解读国际体系转型”,《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第1期;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11期;“朝鲜半岛与东北亚和平安全机制:构想与问题”,《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4期;“朝鲜的经济改革:第三条道路的探索及其不确定的未来”,《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转型中的国际体系:中国与各主要力量的关系”,《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4期(合著,第一作者);“中国国际责任论评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美国霸权实力何以能持久延续?”,《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刘鸣1978-1982年在解放军南京外国语学院上学,1982-1983年在南京军区83405部队工作,1983-1986年在解放军第一集团军工作。他于1989年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工作,曾在1991-1992年任该所内刊《亚太论坛》的常务副主编。1999年他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在他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参与过数个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课题和海外项目研究,目前他负责的项目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朝鲜核问题和中美关系》;福特基金会项目:《朝鲜核危机与中美韩合作》;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项目:《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结构与有关各方的立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国际体系理论视角下的中东》。在海外交流方面,他先后访问了韩国、日本、美国、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法国。通过这些交流,与国外主要的学术团体、著名的专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提高了我们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术影响。同时,通过学术讨论,增进了相互之间对外交政策、地区和全球问题的了解。过去十年里,他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国际问题专报》共撰写了40多篇综述性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六篇,为中央的对外决策提供了参考。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和朝鲜半岛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在过去几年中,他共组织了,或参与组织了大约10多次有关地区热点问题的国内和国际会议。他于1993年,1996年和2000年分别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过各半年的访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