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佩华《21世纪中俄关系:关于文明内涵的思考》

 

某种意义上,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积极结果是两国文明交流加强、融洽程度提高的反映,而两国历史上或现实中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亦可从两国不同文明发展程度、文明差异等方面找到相关原因。显然,保持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实质是不断促进两国关系中的文明融洽要素的增长,减少、避免或消除文明差异带来的矛盾和冲突。

一·中俄文明的客观差异

中俄两国文明构成中有着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有着许多相辅相成的成分和内容,但源于不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的两国文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1·不同的物质技术基础。

(1)地域和资源。俄罗斯是领土和资源超级大国。当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为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大宗自然资源过量消耗而自身后备潜力相对不足担忧之际,俄罗斯正日益显示其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潜力。

(2)经济发展水平。俄罗斯保持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一则,按照面额计算,目前它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过万亿美元;二则,近年俄罗斯经济加速增长势头不减;再则,它依然保持着较强的综合国力。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开放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规划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全面小康”。而人口负担和必需资源潜力相对不足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弱于俄罗斯。不过,中国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3)人口质量。俄罗斯人口较少,但具有一定质量,主要表现在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人口的比重较高。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的人口素质迅速改善。

(4)科学技术力量。俄罗斯拥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发展潜力。长期内耗使俄罗斯科技更新能力减弱,但它的基础还在,还有着恢复和发展的多种条件和可能。中国科学技术基础较弱,但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环境使科技开发能力增强,科技更新加速。

2·不同的历史文明进程。

(1)新兴帝国与文明古国。中世纪末期,俄罗斯帝国开始崛起,在两次对土耳其战争失利之后,它的扩张路线转向东方,并使自身的领土面积延伸到黑龙江北岸。20世纪前半叶苏联时期进入领土全盛期。90年代末,面对新的解体威胁,俄中央政府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努力取得成功。

俄罗斯民族具有不畏艰险的顽强性格,它不会轻易放弃任何既得利益,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获得利益的机会。俄罗斯人具有大国自豪感和促进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他们为落伍自惭,对从超级大国降格为“小伙伴”忿忿不平,但他们念念不忘俄罗斯振兴,孜孜不倦寻找任何一个可能的发展机会。

中国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有发展也有强大,有分离也有屈辱,而真正崛起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中国人民勤劳刻苦,为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不惜做出巨大牺牲。 它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和强大,但不嫉妒别国的发展和强大。

俄中两国历史进程差异在于,一个是从新兴帝国的位置下移,并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候重新觊觎历史上曾经拥有的地位。一个以贫穷落后为起点,开始新的发展进程,并不断取得新成就,变得强大,不再任人宰割。俄罗斯的目标是复兴,中国的目标是不断跨越新的发展台阶。

目标不同,两国关系相处的出发点会有不同,发展阶段会有变化。如果说,目前中俄是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那么,经过若干阶段后,这种关系的含义、内容会有增减。不过,邻国地位和客观的相互依存关系将使两国以更积极的姿态争取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合作和交往,致力于两国物质和精神文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2)不同的民族文化因缘。俄罗斯的东斯拉夫民族源于欧洲,在东扩过程中接纳了部分亚洲文化,使俄本土文化演变为与部分外来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欧亚文化系统,成为俄罗斯社会凝合力的基本源泉。

汉文化是亚洲文化的主干,具有同化和兼收并蓄外部文化的强大能力,却难以为外部文化所改变。它有自己的物质基础,思想体系,精神原动力和宗教信仰系统,具有自身特点和内涵。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不同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形成迥异的国格和人格。

3·不同的地缘人文环境。

(1)欧亚地缘条件。俄罗斯是欧亚大国,不过,其主要人口和经济基础集中在欧洲部分,俄乌拉尔以北、以东的广大地区历来作为国家自然资源储备库的地位而存在,俄政府希望加速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促进这些地区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但又担心因此失控使国家安全遭到削弱。作为欧洲国家,俄罗斯致力于促进“大欧洲”进程。

中国是亚洲大国,它的文化对许多亚洲国家产生影响,曾经领先的物质文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过历史性贡献。不过,在近现代,它更多地是吸收外部物质文明的营养,并受外部文明冲击。新中国曾在很大程度上按照邻国苏联的制度模式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但在无法获得预期结果后启动了改革进程。

(2)不同特征的多民族国家。俄罗斯的特点之一在于,在俄罗斯强大时,内部民族矛盾和冲突较少反映,而在国家制度剧变时期,内部民族分离趋势加强,使俄罗斯国家的统一和完整经常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多民族的特点在于,汉文化对于境内少数民族的影响深远,融合程度较高。历史上,中央统治者也不乏对外扩张和对少数民族的镇压和压迫,但遭到臣服的民族占少数。有的民族内部也存在离心力,但对大局的影响较小。

4·制度区别

1)不同的改革取向。苏联解体表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非市场化的计划经济制度无法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动力。俄罗斯曾致力于西式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但它现在的目标是“成熟的公民社会”,“自由人的自由社会”,其中保留有自身文化的传统底蕴和特征。

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走市场经济道路是一个巨大探索,但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目前,除了深化内部经济结构改革,它致力于与世界经济接轨,将自己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之中。改革旨在中国加速崛起,改革的成功与否将影响和改变世界政治经济历史进程。

2)社会政治理念与制度的不同演化趋势。目前,俄罗斯社会对于曾经所选择的,经过普京“修正”的政治经济发展道路基本认可,大部分俄罗斯人认为普京的改革路线是俄罗斯的较好选择,因此,至少在近期前景中,俄罗斯不会是纯粹的西式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而是更倾向于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与俄罗斯固有的物质、精神内容结合的独特制度形态。

中国人相信自身选择的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并会继续探索和创新,努力吸取外部的长处和优势,争取新的胜利。中国不会放弃共产党领导和为劳动大众谋利的宗旨,它要的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

二·睦邻友好合作的主观认同

中俄两国保持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是由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的。一方面,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利益,两国需要实现一系列的战略协作;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及有一个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俄需要努力促进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重要性在于,有了这种主观认同,也就有了两国关系积极发展的基础,换言之,睦邻友好合作将始终是中俄关系发展的主线。

1·巨大的经济互补潜力。经济合作和互补互利是中俄两国所一致认同的。对俄罗斯而言,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现实和潜在市场,尤其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市场扩充展现巨大前景。俄罗斯也是个重要市场,并开始对中国产品有愈趋扩大的需求。国际竞争使得中俄产品和技术在一定范围内的互补合作更具现实性:一些无法向西方输出的产品往往在对方市场能够找到买主。

(1) 重工业。改革十多年,俄罗斯重工业基础遭到削弱,中俄重工业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过,这并没有削弱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互补潜力。

(2) 轻工业。俄罗斯尚未摆脱一贯的落后状态,而中国历来拥有的优势在改革开放条件下进一步增强。这有利于丰富俄罗斯市场,促进其对于自身相关产品质量的提升。

3)农业。农业曾经既是俄罗斯落后的产业领域,也是中国致力于加强的部门。俄罗斯在农业私有化后面临的是精耕细作和多种经营,中国在实施承包制后面临的是进一步提高机械化程度,调整农业产品结构和扩大多种经营范围,改良品种和增加产出。俄罗斯的优势在于可耕地面积优势和增产潜力,中国的优势在于单位高产技术,改良品种能力。

4)人物资源。两国对人物资源领域的互补互利也有着广泛认同。首先,中国人力资源丰富,而俄罗斯则开始面临劳动力缺乏的困扰。其次,俄罗斯科技人才比重较高,有着对华输出潜力。此外,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与中国的合作潜力巨大。

5)科技互补。中俄技术合作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际效应明显;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具有实际价值和积极效用;不一定是系统合作,但能起到拾遗补缺,相互促进的积极效应;不一定是战略合作,却具有战略意义。

总之,虽然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两国经济的互补范围发生着历史性变化,但合作前景依然广阔。

2·促进地区稳定发展。

1)共同发挥大国在地区的作用和影响力。俄中两个大国对周边地区都具有重要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2)稳定促进发展。周边地区存在着破坏稳定的因素和能量,但通过中俄合作可以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或者使这些破坏性因素的作用被限制在最低限度内。这不是地区霸权与政治控制,而是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不是独占利益,而是共同分享稳定与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

3·超越地区的国际战略的共同点。中俄在超越地区的对外交往战略中具有愈益加强的利益联结,两国在国际领域的战略协作将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产生愈益增强的政治影响力。

1)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实施战略制衡。中俄都需要有一个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环境,需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全球扩张、霸权主义野心和对他国武力干涉的单边主义行经,中俄两国以协作形式抵制美国的强权政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2)世界多极化发展。认同全球的、区域的和国别的政治、经济和环境差异决定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和非均衡性,决定国际政治发展的多元性。

3)战略协作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中俄通过战略协作将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对国际霸权主义行经予以抵制的合力和制衡力量,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新关系模式

21世纪的中俄关系模式应以促进两国文明的融洽、发展为基础。在看到中俄两国存在不同文明发展程度、文明差异及由此产生局部的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两国文明的接近、融洽甚至局部融合的现实性和可能性。推进这个进程要求,认同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缩小两国文明差异;积极寻找两国文明的共同点和闪光点,努力避免或消除文明差异对两国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

1·缩小文明差异。中俄都应该致力于缩小两国间的文明差异,减少相互关系中的消极成分。

1)加强文明互补。通过博采和吸纳他国文明之长填补自身文明之空白,使文明水平和程度不断突破新的界限,达到新的高度。文明竞争也是促进两国文明财富增长和扩充的有力手段。当然,竞争不应是冲突,不应成为对对方文明的排斥和抵制。

2)促进两国文明关系的发展。这标志两个不同国度的文明趋向于同一与和谐发展。世界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关键在于积极维护、保持和加强这一发展趋势。

3)发掘新的结合点。同样重要的是,需要中俄两国努力发掘文明发展的共同点,探索和开辟新的交流途径和共处条件,消除交往关系中的不和谐音符,扩充积极成分,扩大结合面;需要两国善于发现和发掘对方文明的优点,将其纳入自己的文明库,并使自身的文明精华为对方所接受。

2·求同存异。

(1)承认文明差异、矛盾的可转换性。首先,承认两国文明的质的差异和文明发展的程度区别;其次,承认两国文明差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广泛性;再则,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可转换性,促使矛盾积极转化。

(2)积极对待和处理文明摩擦和分歧。这要求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两国间的文明摩擦和分歧,寻找正确解决的途径和环节,不以排它为己任,不使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扩大化,而以积极的态度解决矛盾与冲突,消除文明摩擦和分歧,并努力克服自身文明的不足和短处。此外,要求在两国文明关系的发展中相互包容,扩大互利合作基础。

3·加强交往和交流,不断提高文明互信度。其中,加强民间交往是提高文明互信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两国民间文化和物质交流增加相互了解,增强思想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并使之渗透于两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效应在于,有利于减少和消除误解和猜忌,有利于促进精神和物质交流,有利于扩大互补和互利范围。

(1)加强舆论的正面宣传和报道。对于民间交往,中俄两国的舆论工具应加强正面宣传和报道,同时,也应该对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现象和事件进行导向性报道和批评,修正和堵截不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倾向或暗流,阻止不良事态的发展或扩大化。

(2)防微杜渐。对于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除了要以正确的心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外,要多做弥合工作,及时指出问题的原由、可能后果及消除后果的途径,不使事态无节制发展,尤其不做推波助澜之事,不采取有违解决问题的不利措施。

4·完善相应的交流机制和体系。两国相关部门将在加强和完善交流机制方面起主导作用。

1)交流和协调机制完善化。要求: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为两国人员交往与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指导;一方面,两国有关部门的官员进行经常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和处理其中发生的问题,修正一些制度和规则,另一方面,共同探讨更为深层次的交往与发展问题;一方面,保证交流渠道的畅通,另一方面,保证环境的安全与可靠;一方面,要求交流人员遵守对方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另一方面,又给予他们的活动以充分的空间和自由。

2)扩大交流设施和内容。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是扩大交流内容的前提。这保证两国人员间交流在交通、居住、休闲等手段和设施方面的需要得到充分保障。扩大交流内容是必要条件,十多年间,中俄交往从贸易和旅游开始扩大到了科技、体育、文化、卫生、艺术甚至军事等领域,极大增加了两国的交流面和交流内容。此外,中俄文明关系融洽程度的提升使两国积极影响与周边地区其他国家文明关系的发展,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地区睦邻关系的发展,形成全新的地区和平稳定发展格局。

3)加强和规范软环境建设。这将不断促进两国交流和交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完善化。意义在于,保护正常交流交往活动,阻止违法违规行为。两国立法机构要经常审视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除了把有关条规和细则修订得更为完善外,还应考虑制定相应的新的法律和法规。

5·中俄关系文明外延的扩大。 “平等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做出的对中俄关系定式的重要战略抉择,主要出于对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制衡和约束之目的。它不仅在过去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加强,而且将对未来两国文明关系合作的深化产生重要影响。

中俄关系文明外延的扩大由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俄合作深化趋势所要求。一方面,俄罗斯政治资源整合变化趋势将使原有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充实和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部分内容会有所调整。此外,除了“战略协作”之外,两国关系在其他方面还有着充分施展合作潜力的广阔前景。以往实践表明,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是富有成效的,但在具体交往领域尚有不和谐音符。而中俄尚有大片未涉及的合作“处女地”亦需要在新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开垦、开拓、发掘并取得积极成果。

两国关系的文明扩充将是一个新的跨越,使双边合作与交往具有更大包容性:既有“战略协作”的持续和扩大,也有两国关系其他领域的良好发展进程;既反映典型的大国关系样式,也反映协调解决两国关系中存在的问题的立场、方法和态度;既有政治经济合作,也有对于两国关系文明发展前景的思考;既促进两国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它更具宏观性,因而更具战略意义,能更客观、全面体现两国关系的本质,从而也更具有发展动力和前景。

总之:不同的历史条件、社会理念、经济基础和国家所处的地缘环境决定了中俄两国的文明差异。中俄关系的发展应该考虑这些重要因素,并据此制定新的发展与交往方针,建立新的两国世代睦邻友好相处和交往关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