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等《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成功之路》

 

    以色列人口密度很高,达每平方公里近300人。但是,它的土地资源却十分贫瘠,国土总面积的45%是沙漠,另一半不是高山就是森林;只有不到20%的土地是可耕地,其中一半又必须经过灌溉才能耕种。以色列的水资源也极其贫乏,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资源最少的国家之_。然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阿以冲突持续不断的周边环境,以色列却实现了农业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近10多年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5%以上,不仅以占总人口不到3%的农民供给全国农林产品,还大量出口农林产品,出口额在过去50年里翻了12倍之多,其中大量销往欧洲,因而享有“欧洲的厨房”之称.以色列以这些辉煌成就创造了“沙漠奇迹”,受到高度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国际农业机构纷纷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以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

    以色列是公认的“高科技大国”,高科技产业极为发达。而把高科技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农业,正是以色列经济的一大亮点,也是以色列农业具有强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以色列以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近年来,以色列科研人员以高新技术发展农用机械,使拖拉机、摘棉机、地温测量器、病虫害预警机、挤奶机等主要农用机械都实现了更新换代,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普及。据2000年统计,每台拖拉机负担的可耕地面积为12.46公顷,每台谷物联合收割机负担的谷物收获面积为182.9公顷;平均每万个农业劳动力拥有拖拉机3136台,谷物联合收割机71台,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以色列化学工业比较发达,化肥不仅能充分保证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出口。各种杀虫剂、除草剂也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

    大力发展灌溉、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据1999年统计,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人均7342立方米,低于人均3000立方米即属缺水,而以色列人均仅299立方米,其水资源匮乏程度可见﹁斑。南方缺水尤其严重,并已关系到国家安全。为此,以色列投入重金开发相关技术以节约和发掘水资源。以色列创造了世界领先的节水滴灌技术并实现了全国普及,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它是世界上使用污水灌溉最成功的国家,使用污水量(处理前)约为3亿立方米/年,使用污水比例为世界第一(大约占污水总量的2/3)。海水淡化也是以色列水资源开发领域发展迅速的高技术产业,2002年海水淡化厂的总产量已达4亿立方米。

    重视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培育优良作物和禽畜品种。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以色列农业发展部门的重视。农业部、农业研究机构和农业研究开发基金会都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予以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培育良种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模式成果显著。以色列农业经营者在温室中创造了每季每公顷收获300万枝玫瑰花的奇迹,而西红柿每季每公顷的平均产量达到300吨,是露天种植产量的4倍。近年来,又开始在温室中种植油桃、桃、枇杷、葡萄和香蕉等果类,并以温室发展养鸡、养鱼等家庭饲养。在乳品业方面,以色列实施“家畜血统书鉴定制度”,有105000头种牛经鉴定登记在册,确保牛品种的纯洁,现已成为世界上乳品单产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农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温室种植方面,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软件,对温室的施水、施肥、气温及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近年来,以色列又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方面,发明了装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能高效完成从犁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持操作速度和降低燃料消耗。农业生产部门也十分注重信息的搜集、传播和反馈,以利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发明运用到农业中来;通过互联网了解国际需求动态,同时将国内状况向国际市场发布,使供需紧密衔接。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成功探索取决于以色列始终坚持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目前,以色列全国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由生产部门提供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政府、大学、企业下属的农业研究机构承担研究任务。一旦研究取得成功,便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以实地讲解的方式进行推广,所创利润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分成。这种以生产引导科研、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的科研机构本身就包含了生产部门,农民可直接从科研部门购得科研产品。同时,以色列特别重视对农业人才的培训。位于特拉维夫郊外的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每年都免费进行培训教育,由农业专家亲自授课,讲授水利、农业气象、农产品储藏加工等各方面知识。通过科研+人才+生产的紧密链接,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

    走生态农业之路

    走生态农业之路是以色列农业取得成功的另一个亮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成功改造沙漠。建立在沙漠上的国家决定了以色列若想发展农业,就必须花大气力改造沙漠,努力开发沙漠地区。半个多世纪以来,以色列通过“两步走”方式实施改造和开发沙漠的宏伟规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第一步,因地制宜实现沙漠绿化。通过植树、种草、引入或发掘水源、养殖新的动植物品种等手段,使沙漠地区的环境、气候、生态得到大大改善。第二步,通过政策倾斜和市场导向优先开发沙漠地区。比如,当年荒无人烟的内格夫沙漠(以色列主要沙漠区),如今现代化城镇、农庄和工厂掩映在森林、果园、温室和农田之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以色列的可耕地面积由立国之初的10万公顷增加到44万公顷,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26万公顷,沙漠改造和开发功不可没。

    大力发展无土农业。土地资源极其匮乏促使以色列把发展无土农业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一环。以色列充分发挥自己的高科技优势:一是直接向植物提供无机营养液,以代替由土壤和有机质向植物提供确保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二是采取将太阳能以有氧吸收的方式直接转化为热量的栽培方式。目前,以色列无土玫瑰年均产量可达每平方米150枝;若按中国计量单位,无土甜椒产量达每亩6500公斤,无土樱桃番茄每亩3500公斤,大西红柿每亩15000公斤。苹果、樱桃、油桃、杏、葡萄等也采用无土双倍篱壁式栽培技术,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这种无土生产方式既无污染又节约土地资源,具有可持续性,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成功尝试。

    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统筹协调,是以色列又一成功的战略性举措。其主要做法有:在发展农业中处处注意维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链的自然连接;有计划地开发荒地、坡地和沼泽、滩涂以改善自然环境;通过增加植被种植,绿化沙漠,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等改善土质土层结构;通过三污回收与治理以改善空气、环境和海水的质量;通过加利利湖水南送等北水南调工程改善全国的水资源配置,等等。目前,在以色列的农业结构中,基本形成了粮食、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协调发展的良性态势,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与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是密不可分的。

    农业发展的丰厚人文基础

    以色列拥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丰厚人文基础,这也是其农业发展取得成功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

    热爱土地、重视农业的传统。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农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犹太民族是一个没有自己土地的流浪民族。在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曾明文禁止犹太人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从事农业。后来,得到土地的犹太人格外珍视从事农业的权利。这种热爱土地、重视农业的传统在以色列立国后延续下来并继续发展,成为推动今日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无形动力。

    爱农务农的社会风气。在以色列,热爱农业、务农光荣已成为深入人心的社会风尚。政府在各方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支持发展农业,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传媒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务农光荣,激发人们对农业的向往。文艺界表现出对农业的特殊偏爱,以农业、农村为题材的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育的作用更大,许多著名大学都为农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今天的以色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事农业,崇尚远离城市、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以色列特有的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是基布兹和莫沙夫。“基布兹”在希伯来语中就是指“集体”,即以平等和公有原则建立起来的定居点,其在发展农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莫沙夫”则是一种政经合一的合作组织,既是行政村又是合作社,兼具社会与经济双重功能。在莫沙夫里,土地和水是国家所有,住房、收成归农户,供销、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服务由合作社集体提供;作为行政村,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在农业生产方面,莫沙夫发挥了效率很高的集体组织作用。

    政策支持下的法制农业

    促进以色列农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法制建设,其中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

    立国初期,以色列政府就在国家农业七年规划中提出了“大力兴农,实现自给自足”的指导方针。56年来,以色列历届政府都从政策、财政、信贷等方面向农业倾斜,提供支持。比如,在政府领导和协调下,各部门每年都对农业发展进行宏观统筹规划,引导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重点,避免产品积压,稳定市场价格,增加农民收入,以确保农业的良性发展。又如,在政府领导下,各级审计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国家合作运动基金和保险,其中包括自然灾害保险基金,以专门补偿自然灾害引起的农业损失。在政府的推动下,以色列的农业和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提供发展生产所需的资金支持,国营公司还承担诸如国外市场价格下跌等意外事态发展导致的出口风险和损失。

    以色列政府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中法律的作用,倡导依法治水、依法治地、依法处理农业中的各类问题。法制农业在今日的以色列已成为现实。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所长、犹太研究中心主任 潘光;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刘锦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