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围绕这一理念逐渐发展而来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既是中国崛起在外交领域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根本指南。为深入学习习近平外交思想,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组织专家撰文,供读者学习参考。
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王 震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理论作为指导。随着世界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中国外交也需要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引领我们应对时代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南。
习近平外交思想
是当前国际格局变化和全球治理的时代呼唤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力量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正面临空前的挑战。
首先,少数西方大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和既得利益,不惜破坏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法准则,动辄使用单边制裁、长臂管辖,乃至关税和战争等手段霸凌其他国家。一方面,它们为了政治利益,将冷战后形成的经济与金融相互依赖的关系武器化;另一方面,在国际组织中屡屡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极端利己主义政策。
其次,面对来自非西方国家的竞争,一些老牌发达国家不择手段地进行围堵和打压,并放弃了在国际治理中的责任。近年来,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粮食安全、贸易争端、太空治理、核扩散与军备控制等诸多问题上都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形成了空前庞大的治理赤字。
再次,在“大国竞争”“国际安全”等名义下,传统地缘政治竞争正在不断加剧,国际社会面临的武装冲突和战争风险迅速上升。一些全球大国和地区大国,为了构建对自己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不惜打破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均势,通过悍然发动或支持各种武装冲突而从中渔利。更有甚者,一些国家不惜重新定义“9·11”事件后的全球反恐战争,针对平民和民用设施发动袭击,不断冲击人类社会的文明底线。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充分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人类发展命运的高度,提出的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外交新理念。它既是中国崛起在外交领域的客观反映,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根本指南。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和平、稳定的有利外部环境。在实践中,它既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擘画的元首外交,还包括新时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和各种战略伙伴关系等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以及在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在思想和理论层面,它通过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围绕这一理念逐渐发展而来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构建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外交思想体系。通过从全人类福祉和命运的角度思考当今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有机结合。
习近平外交思想
是当代中国对于人类社会和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
从思考“当今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根本性问题出发,习近平外交思想所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和“零和思维”,为人类社会开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中国气象的“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塑造未来国际秩序过程中对传统地缘政治、大国竞争和狭隘民族利益的历史性超越。
习近平外交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向外部世界阐释一个崛起的中国,并及时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快速崛起的各种关切。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崛起的前景极为关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展望。然而,无论是西方学界热议的“权力转移说”“新冷战说”,还是被一些国内外学者推崇的“修昔底德陷阱论”“大国竞争论”等,都源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和哲学传承,与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逻辑并不吻合,请持此论者理解中国未来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习近平外交思想及其实践明确地告诉外部世界:中国不谋求成为另一个“世界霸权”,而是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正通过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四大全球倡议”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